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价私了不应成醉驾逃逸的通关密道
县长圈地时书记在哪里
设国际板目的究竟是什么
自 医
“一分钱处方”只具道德观赏性
“皇家会馆”使公共资源变成公共“劣品”
谁攫取了“高价物流”的利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一分钱处方”只具道德观赏性

5月14日晚,市民胡先生陪朋友来长沙市中心医院看急诊。医生在详细了解了他的症状后,给他开了药。当胡先生去取药付费时,工作人员说“不要钱”。胡先生以为自己听错了,反复询问后才知道医生给他开的是酚酞片,只要一分多钱。因为现在一分面值的钱很少见了,医院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他本应交的一分钱被“舍掉了”,缴费单上显示的是“0”元。(《三湘都市报》5月25日)

报道说,该医院的“一分钱处方”感动了不少患者。其实,“感动”倒也未必,但受患者欢迎却是肯定的。长沙这家医院出现的“一分钱处方”,让笔者想起了武汉医生王争艳。这位从医25年头发花白的医生,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至今还常开两毛钱的处方。“几毛钱的处方”原本是正常的,因为医生就应该对症下药,“花最少的钱让病人治好病”,但现实却恰恰相反——进一趟医院少则一百两百,多则数千上万。因此,受欢迎的不是过于廉价的处方,而是一种积极的医疗态度。

能够替病人着想,这当然是好医生。但问题的关键是——还不能“非此即彼”,因此就说,不开一分钱或者一毛钱处方的医生就没有医德了。而事实上,大处方的盛行,其实与医德无关,只与以药养医的体制有关。

都是对症下药,那为什么大多数医院和医生开不出一分钱处方呢?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下,大处方有其“合理”化的生存空间。业内人士表示,大型三甲医院平均药品收费占全院总收入的40%以上,平均每年至少有5000万元以上纯收入来自药品加成。而我们往往只能直观地看到医生从大处方中得到的“提成”,而忽视了作为医疗经营主体在大处方下的利益驱动。医生作为个体,在体制的大背景和医院逐利的小环境中,开廉价处方的难度可想而知。有些医生坚持开小处方,却因完不成指标被倒扣奖金。

道德从来就不是无源之水。在某种意义上讲,一分钱处方背后的个体行为,在失去群体职业操守滋润的前提下,与其说是道德的闪光,不如说是偶然的个例——“一分钱处方”贴着的不是医德的外衣而是偶然的标签。

不能去强行要求和奢望医生成为无私忘我的道德楷模和“仁心圣手”,但可以通过制度改良和制度评价的方式促动医生恪守责任、坚守医德。不是靠泛泛的道德说教,不能指望一毛钱处方的个体自律,而应该寄希望于制度的规范和运作。如果以药养医的体制坚冰不能消融,如果公立医院的公益和公共属性得不到制度性的确认厘清,如果财政投入不足的积弊没有实质性救赎,一分钱处方所带给我们的注定只会是一个刻意拔高塑造起来的噱头,只具有道德观赏性,没有实际意义。 陈一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