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个人的老后》
只想帮你
连载
泰戈尔的中国名字
最温柔的牵绊
连载
天涯海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天涯海角

曲 近

去三亚第一个项目是游览天涯海角。

之前这四个字并不陌生,出自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句。中央电视台四套最著名的栏目就是《天涯共此时》。栏目的片头取景就是“天涯海角”景点。联系到海峡两岸的骨肉同胞血缘关系,选用此处景色,让人觉得倍感亲切,实在绝妙。

远远看到大海了,天水苍茫一片,融为一体的蓝。在阳光的强烈照耀下,天与水并不是想象中的那种触目惊心的深蓝、浓蓝、厚蓝、凝重之蓝,而是淡淡的蓝,浅浅的蓝,薄薄的蓝,轻盈的蓝。

一进门,导游指着远处一块标志性的巨石问:大家仔细看看,石头上书写的四个字是什么。我仔细一看,正前方靠海的地方,横卧着一块巨大的石头,上书四个赤色大字,由于是草书,许多人都难以看清。左看右看,同行者中有人小声嘀咕,好像是“海大一包”。导游扑哧一声笑了,说,来这里的游人,在大门口这个距离,绝大多数都把它念成“海大一包”。这些年我由于看电脑弄文字,眼睛花了,三十厘米内的距离,看字的笔画都是双眼皮的,一个也看不清楚,不戴花镜是无法看书写字的,但看远处的东西,反而异常的清晰,能把很远地方的路牌字念出来。因此,巨石上的字我已经看清了,于是就跟导游说,这四个字我应该认识,念“海天一色”。由于草书的笔画比较潦草,远看巨石上的“天”与“大”极相似;而“色”与“包”也很接近。因此常常会被误认、误读,闹出笑话。事后大家还会为那四个字,讨论半天,十分有趣。不明就里的导游直夸我眼力好,还问我是不是搞书法艺术的,她说能说对这四个字的人大部分都是搞书法的。我笑着摇摇头否认,她不知道我这是因为眼花才歪打正着的啊。

说说笑笑到了巨石跟前,驻足欣赏“海天一色”四个字,果然笔画遒劲有力,可惜我忘了询问是出自哪位名家之手。过了这块标志石,就到海边了。我们这个由市政府组织安排的“拔尖人才”疗养团,大家在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骨干,平时难得有个放松的机会,见到了海,自然兴奋不已,许多人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起来。亲近水是一切动物的天性,人就更不例外了,大家一改平日里的庄重、严肃、矜持,带些夸张性地张扬着个性特点,呈现出热爱大自然的本能来。似乎都忘了年龄,忘了身份,忘了性别,尽情地享受大海带给人们的愉悦心情。男男女女跳进浅海里,戏水游玩,拍照留念,过足了照相瘾。每每看见几块礁石,大家也会争先恐后地爬上去,许多人的衣服被海水打湿也浑然不觉,很自然地进入了忘我而投入的状态。大自然真是一位高明的医生,它让人忘记了郁闷和烦恼,淡化了心灵的伤痛。此时此境,受蓝的天空、蓝的大海以及游人的欢乐心情的影响和感染,大家的心情一下子明朗起来,健康起来,飘逸起来,飞扬起来。

趟着浅水而行,越过许多精美景色,来到了天涯石跟前。抬头仰望,一块巨石横卧于眼前,挡住了去路和视线。巨石之上大书“天涯”二字,力透石质很深。呵呵,这就到了海南三亚最有代表性的景点啊。这块石头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光者到此一游,把诸多人生的感慨留在这里,带着照片更带着记忆匆忙离开。

只看到“天涯”,未见“海角”,不由得纳闷,带着疑问求教导游。导游说,这正是我下面要与大家说的问题,转过“天涯”石就到了“海角”,习惯上,游人游览了“天涯”就原路返回,基本上不去“海角”。问之何故。答曰:顾名思义,角就是尽头、死角,没有回旋余地了,再往前甚至没有出路了。试想,人生命运,事业发展,谁愿就这么走到尽头啊!因此,人们忌讳“海角”,没人愿去。为了令人信服,导游甚至举例说某年某月某日某高官因到“海角”一游,回去后很快出事落马,官运走到了尽头。听起来神乎其神的,让人似信非信。不过,经导游这么牵强附会地一阵渲染之后,大家游兴全无,真的觉得去那地方没意思了,会种下心病的。不去也罢,就此返回吧。

这就是我的“天涯海角”游,实际上只游了“天涯”,省略了“海角”。想象没人光顾的“海角”必然冷寂、孤独,少有人问津,谁叫它那名字犯忌呢?“海角”留着在想象中游览吧。经历了“天涯”游,或许很多人都不会再去想那个“海角”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