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惩防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
福建部分幼儿园
借“六一”收捐款
小学连发命案
校长请风水师驱鬼
少林武术文化构造中的和谐思想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
题中应有之意
青年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建功立业的思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少林武术文化构造中的和谐思想

徐虎泼 陈佳佳

前言

少林武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在中华历史上绵延数千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国民的思维意识, 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其蕴含文化价值符合社会发展所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少林武术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少林武术文化中贯穿着和谐的价值观念。

1. 少林武术文化的内涵

文化首先是人类的精神创造,它可以纵向和横向传播,而且可以物化在某种物质上。武术是经过历史选择的优秀的精神创造物,首先表现的是物化在生命体的拳脚攻防动作程式,其次是物化为动作程式的符号记录。通过这些程式复现和符号传播,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辐射,进而开发和利用各种自然力,以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这就是武术文化的实质。少林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中汉族传统武术文化的象征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积的反映。

2. 少林武术“禅武合一”和谐理念

中华武术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而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少林武术讲究“禅武合一”。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认为:“以武悟禅,以禅证武”,这充分解释了禅武合一的思想。少林武术和佛教和禅宗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练习少林武术也是达到参禅学佛的一种形式。佛教提倡“和合”精神,主张“六和敬”。这些和谐思想充分体现在少林武术文化之中。

3. 崇武尚德是少林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

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就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具有的道德情操。崇武尚德作为中国武术伦理观的核心,也是少林武术的核心价值观,它不仅具有体现武术伦理规范的主体意义,而且还包含了在整个武术社会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内在秩序,注重在武术活动以及参与其他社会活动时的秩序规范。

4. 少林武术文化构造层次中的和谐思想

中华少林武术的文化构造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结构的产生发展的过程相一致。因为少林武术的寄附性决定了少林武术文化的发展。另外,少林武术的文化构造层次与东方传统文化的构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少林武术文化正是吸收这些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才有了今天的“禅武合一”和谐理念。

一是功能层次中的和谐思想

这是文化结构体系中最基本的、外显的层次。它代表为可见的人体动作形态和特定的物质。少林武术中的套路、技击、功法、器械、服饰都可以纳入这个范畴。少林武术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少林武术文化蕴含了我国传统医学和养生学的诸多精华,注重“内外兼修”,强调意识与肢体动作的高度和谐统一。随着少林武术的广泛传播,还必将会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心理层次中的和谐思想

这是一种不可见的层次,名曰心理层次。它的形成是主体自身的文化修养、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等意识形态的综合体现。有时候它表现为一种思想、一种感受、一种意念。比如武德,就是习武者的心里常态。

少林武术历来重视“武德”,以“尚武崇德”作为少林武术文化的重要部分,讲究“学拳以德为先”反对好勇斗狠, 恃强凌弱。从深层上看, 它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以德服人” 的思想, 显现了少林武术文化以“和”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传统武德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彻悟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加强民族精神的培养,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诚信意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三是价值层次中的和谐思想

这是介于功能层次和心理层次的中间层次,是一种以功能层次为表现手段,以心理为指导原则的自我实现。中国少林武术的文化结构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较为完备的格局机制,有强烈的民族意义。进行武艺交流时,少林文化强调要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和“禅武合一”的理念为指导,培养“贵和尚中”的精神。另外少林武术重在刻苦用功,不仅能锻炼出强健的体魄,还可以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少林武术训练过程中所能培养得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是我们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这项长期而艰苦的事业所需要的坚韧品质。

结语

整体思维是中国哲学思维的一个显著特征,它奠定了少林武术文化健身理论的基础,形成了贴切于少林武术文化整体思维的三个层面:“天人合一,内外合一,物我合一”。和谐思想是一个古已有之的观念,以禅宗思想“禅武合一”的价值观念贯穿于少林武术文化的整个构造之中,和谐构成了少林武术文化发展的根基。“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少林武术已经成为沟通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和纽带,作为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和良好的运动项目,少林武术必将为丰富奥运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杰出的贡献,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好地造福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