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惩防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
福建部分幼儿园
借“六一”收捐款
小学连发命案
校长请风水师驱鬼
少林武术文化构造中的和谐思想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
题中应有之意
青年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建功立业的思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
题中应有之意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

题中应有之意

莫培军

随着2011年3月17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公布,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纳入国家发展层面。这块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中原大地,即将又一次绽放出无穷的生机与活力。如何正确理解定位中原经济区这个战略课题,将是一个长期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过程,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起步虽晚,意味着更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绿色发展、效能发展作为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相对于沿海地区和西部开发,中原经济区的提出与实施是晚了一些,但晚有晚的好处,晚与落后不能完全画等号。前车之路,后车之鉴,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发现发展中的问题,把别人在先行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转换成自己的教训和经验,避免犯别人已经犯过的错误,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因此,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中,决不能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进行高污染、高耗能、高成本的建设,追求一些带灰尘、带污染、带水分的GDP,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决维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走科技主导的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道路。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提升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郑州发展服装业就是明智之举。

二、地理中心意味着更应该把统筹协调,加快一体化、群体化城市建设水平作为建设的根本要求。中原城市群是地域广阔,城市规模齐全完备,交通呈米字骨架、网状分布的地区之一。自然条件优越,中心概念突出。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长远着眼、大处着力,在一体化发展中:首先,要实现规划一体化。要借区域共同发展的契机,大胆打破行政体制障碍,实行群体之间统筹布局,实现城市建设、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统一规划;其次,要实现经济发展一体化。在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以各要素与资源配置和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联动互利,共同发展。第三,要道路交通一体化。在建设城市群交通网络时,应将所有县级以上市区作为一个整体,合理规划路网体系,缩短区域内各节点的距离,提高道路交通使用效率,形成多梯次、多规模的“半小时圈”和“一小时圈”。第四,要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尤其是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如体育文化场馆、汽车站、防污环保、应对自然灾害等,要合理规划建设,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第五,要旅游开发一体。

三、人口大省意味着更应该把为民发展、关注民生,共建和谐社会作为建设的出发点。在一个人口大省的区域内如何关注好民生问题,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比其他任何地区的矛盾都要突出,各级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更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一要站在人民的需求点上做“蛋糕”。无论取得什么成果,都要以人民能不能用得上为评判标准。对老百姓没有好处的,大家享用不上的都是无用功。二要由人民做主共同分“蛋糕”。强化政务公开,充分听取民意,切实尊重民声,使建设的成果最大化地由人民享用。三要引导人民健康吸收“蛋糕”。在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提高全民的综合能力素质,科学认识水平和外在影响力,使广大人民不但成为物质文明的拥有者,更是精神文明的富有者。

四、天下粮仓意味着更应该在保持农业优势的基础上,把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作为建设的着力点。素有国家粮仓之称的中原大地,农业一直是固有的优势,农业大省也一直是中原人民引以为豪的称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以小麦为例,河南的播种面积占到全国的21%,产量占到全国的27%,也就是全国1/4以上,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可见一斑。农业是工、商业的基础和材料源,在经济增长上,某一个特殊时期内可能不如工、商来得快,但是中原农业的优势永远是经济发展的“根”。保持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走转变观念、扩大规模、科技兴农之路,要创新观念,解放思想,以前沿信息为主导,走经济农业、经济农作物的路子。改进包产到户、零敲碎打的局面,建立与农业机械化同步适应规模,提高发展速度。加快科学技术向农业生产的转化,切实解放劳动力,走低成本、高效率的农业发展道路。

五、文化根源意味着更应该把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富有生机活力的社会文明,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落脚点。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多个中华姓氏的起源地,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对海外华人圈有着特殊的吸引力与亲和力。在构建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如何挖掘文化资源优势,建立文化产业精品,弘扬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温总理在河南调研时还强调:“这块土地养育了河南人民,河南人民长期在这个地方生活、栖息,创造和发展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文化;我们在讲硬实力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软实力;我们在讲经济发展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社会发展;我们在强调发展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全民素质的提高、社会道德和风尚的提高。”因此,在挖掘发挥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进程中我们首先要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开发和挖掘。保护不是尘封与冻结,要在一系列科学正确的制度规范指导下进行符合人文、社会、历史要求的合理开发,建立起独具中原特色的优秀文化精品。其次,要在建设精品文化产业中,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加强社会精神文明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替代的感召力,促进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依赖文化资源,坐吃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简单地转变为经济增长的指标,是一种目光短浅、愚昧无知的表现。只有在开发挖掘的过程,充分弘扬传统文化,用优秀的文化资源来指引世人、教育世人、引导世人,提高全民素质,强化思想道德,才是对文化资源的最好利用,也是对先人、对历史、对文化最好的尊重。

中原经济区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这是对亿万中原人民的鼓舞与考验。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在4月18日会见香港商报总编辑陈锡添时讲到:“中原经济区建设关键在做,天上不会掉馅饼,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河南人民艰苦奋斗,一定会把《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人人期待的现实。(作者单位: 武警郑州指挥学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