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载
连载
英雄诞生记
一朵花儿的绽放
美女之叹
《清心九书》
杜甫的爱竹和骂竹
tpzz1110565
tpzz111056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杜甫的爱竹和骂竹

耿 法

杜甫很喜爱竹子,他居住的成都草堂前就栽下一片苍翠的竹林。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底杜甫来到成都,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他以此为题写下《堂成》一诗,描绘出了草堂景物和定居草堂的心情,诗中“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一联,写出了隐在丛林修篁深处的草堂之清幽。杜甫赞美竹子的诗篇不少,较为有名的当数唐代宗宝应元年(762)他在成都所作《三绝句》中的第三首:“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春天来了,竹林中一下子无数春笋破土而出,诗人欣喜极了,他密掩柴门,隔断行人,不和外界来往,为的是专心致志看护刚破土的春笋。“上番”是唐人方言,意即头番、头茬、头批,竹发新笋,每年有数批,而以头批新笋最为茁壮,日后长成的竹子也最粗壮,因此诗人像看护儿女一样精心看护这头批新笋,盼着新笋成竹成材。他紧掩柴门,即使有客人来访,任其恼怒怪罪,也不出去迎接与应酬。诗人这种爱竹、护竹的表现,可谓到了近乎痴狂的地步,不仅反映出诗人喜爱新竹、热爱自然的浓烈诗意,还表现了诗人甘守寂寞,愿做护笋使者,殷切期望新苗成材的一片深情。杜甫还有一首五言律诗《严郑公宅同咏竹》,也写出了竹子的秀丽和诗人钟爱竹子的感情:“绿竹半合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他希望人们千万别剪伐才出墙的新竹梢,憧憬日后见到茁壮的成竹高入云间。他对新竹的期待和寄托,蕴含着对世间一切新的生命、新的美好事物满腔热诚之挚爱。诗人对竹林的喜爱与向往,在他的《寄题江外草堂》一诗中也得到充分体现:“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成都草堂前的绵竹,是他从友人处觅得,他作七绝《从韦续处觅绵竹》以酬谢:“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草堂、竹林邻近浣花溪,浣花溪为锦江上游水源,唐代时水面相当宽阔,可以通航,所以诗中有“苍翠拂波涛”之说,疏影横斜,水波粼鳞,苍翠的竹影与清澈的水波相映照,这自然之美沁入诗人心中,流淌在诗人笔尖。杜甫咏竹的诗还有《苦竹》、《栽竹》、《斫竹》、《题刘秀才新竹》等多篇,其他诗篇里也多有咏竹的诗句,如“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风会翠竹娟娟净,雨涤红蕖冉冉香”……可见杜甫爱竹的情感是发自肺腑的。

但是杜甫确也曾骂过竹,而且言辞极其严厉。这是怎么回事呢?唐代宗宝应元年(762)七月,杜甫送严武还朝,到绵州后得悉徐知道据成都叛乱,他回不了成都草堂,只得避难于梓州一带。广德二年(764)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准备去渝州,再东下出三峡。就在这年二月,他得悉严武再次被朝廷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也来信相邀,诗人遂决定重返成都。他于归途中作了《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中第四首云:“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此乃诗人遥想回成都后重新整理草堂之举,却给后人留下世事启迪之联想。他离开草堂时,自己当年亲手栽培的四棵小松树只有三尺高,他很喜爱这几棵小松树,恨不得它们迅速长成千尺高树;他担心“恶竹”衍生疯长、到处侵蔓,因此有万竿亦须斩除。诗中“恶竹”之“恶”为不良之意,“恶竹”是指那种随乱而生、枝桠疯长、侵地日广、盘踞作怪的不良之竹,并非诗人厌恶竹子。联系当时蜀中的战乱景况,如徐知道这类恶势力纷纷作乱登台表演,而真正匡时济世之才却难为世用,难怪诗人如此感慨。清乾隆年间研究杜诗的著名学者杨伦在《杜诗镜铨》中颇有见地说:此二句“兼寓扶善疾恶意”。可见,“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这两句诗道出了杜甫内心强烈的感慨和鲜明的爱憎,如徐知道这样的“恶竹”难道不应该斩万竿吗?诗人在这里借物抒发“扶善疾恶”之情怀,引发历代读者共鸣,即使时过千载,人们仍用这两句诗来表达自己对于事物的爱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