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原城市旅游风生水起
“禁烟令”缘何遭遇尴尬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禁烟令”缘何遭遇尴尬
有令难禁有规难控缺法难行利益驱动

本报记者 李明德

核心提示

今天是第24个“世界无烟日”,也是自今年5月1日起卫生部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下称《细则》) 将在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以来第一个月末。然而,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禁烟效果并不乐观,一些公共场所依然“烟雾缭绕”。

禁烟令,已在全国全面实施,可为何会造成“有令难禁、有规难控”的现象呢?这场有烟的“战役”缘何打得这么尴尬呢?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有令难禁

“什么,禁烟令?没听说过。”这是记者在郑州街头随机采访数十位市民的第一反应。接受调查采访的多数市民并不了解自今年5月1日起,在公共场所已经开始实施了全面禁烟。

5月30日中午,记者来到桐柏路一家中档餐馆,餐馆里食客满屋,其中不乏吸烟者。记者对一位边喝酒边抽烟的中年男子劝说道:“先生您好,现在公共场所已经禁烟了,请您把烟灭掉。”这位中年男子听后面露尴尬道歉说:“不好意思,你不提醒我还真不知道呢。俗话说烟酒不分家,一沾点酒就把持不住想抽上一根。”他边说边把快吸完的香烟掐灭在烟灰缸里。

该酒店一位张经理告诉记者,来此吃饭的人大多都在附近事业单位工作,素质相应较高。一般善意的提醒都能理解。但也有时候会碰到素质低的,善意的提醒反遭白眼甚至恶言中伤。

随后记者来到饭店附近一家网吧,刚进入大门就袭来一阵刺鼻的烟草味。记者转了一圈,发现整个大厅坐满了人。很多网友边在网上冲浪边吸着烟,偶尔还兴奋地与同伴大呼小叫。一位20多岁的女子边抽着烟边在网上聊着天,那悠然逍遥的神情看起来很是享受。

记者看到,偌大的网吧只有墙面上贴了几个简单禁烟标志,可网吧老板却在每个座位桌上都配备了一个不锈钢小盘子,当做烟灰缸。这种政府喊禁,个人提供服务的消费场所在郑州大量存在。

记者来到郑州市火车站广场,随处可以见到吞云吐雾的烟民。记者问一位刚吸过烟的市民:“现在禁烟令已经实施了,还敢在这里抽烟?”该烟民表示,自己的烟龄已经很长时间了,不抽的话就发急。“现在即使被发现了也不会罚钱什么的,最多说你一下,无所谓。”

火车站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看到在候车厅吸烟的旅客都会劝诫,但是有些旅客不听,不管你怎么劝他都无动于衷,我们又没有处罚权,不能采取强制措施。”

在采访中,很多市民都向记者表示,郑州市的室内公共场所一般都有“请勿吸烟”之类的提示标语,但很多烟民都不予理会。“本来我们不吸烟,可现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太多了,导致我们每天都在吸二手烟。吸烟者不注意自己身体也就算了,还让我们陪着遭罪。有关部门是该好好管一下了。” 一位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很多市民希望禁烟令能真正的起到作用,不要雷声大雨点小,到最后成为一纸空文,极力呼吁有关部门对公共场所吸烟者进行严厉处罚。

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公共场所的禁烟情况不容乐观。禁烟的一系列标语提示形同虚设,吸烟者大有人在。禁烟令,变成了有令难禁,很多烟民抱着一种你禁你的,我抽我的心态,依然在公共场所享受着烟草的刺激。

有规难控

“办公室不让抽烟,那我就到厕所里或者楼梯口抽。”这是记者在调查采访时,一位烟民告诉记者的。据他讲,以前都是在办公室抽,后来单位制定了严格规定,办公室抽烟罚款500元。为了不被罚,他只好转战厕所或者楼梯口过烟瘾。

而按照国家“室内公共场所不准抽烟”的规定,楼体里的公共厕所和楼梯口也应该属于“室内”范畴。

当得知规定这么严格后,他说:“我都不知道该到何处吸烟了。”其实他的疑问代表了很多烟民的想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郑州的众多机关单位、学校都禁止在办公室里吸烟,躲进厕所吸烟成为众多烟民的首选。

针对厕所里也可能不准抽烟的情况,一些烟民存在侥幸心理:“厕所应该是我们的最后一道防线,那里又不能安装摄像头,就是有人想监督,也很难执行,总不能一个个开门查吧?”

一些烟民还认为,吸烟的另一个去处是家里,因为不管怎么说,法律还管不到家里。但抽烟的危害却不会因法律不管而不存在,因为家里有家人。《2007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显示,我国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达5.4亿,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人数超过10万。被动吸烟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涉及儿童生长发育各个阶段。胎儿期母亲的主动或被动吸烟,出生后的被动吸烟都能引发儿童疾病。

对于解决被动吸烟问题,一些人提出了设立吸烟专区的想法:“如果吸烟人数少,房间面积足够大,能不能减少二手烟的危害?”

对此,控烟专家指出,设立吸烟区的做法是错误的。研究表明,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分开、净化空气或装置通风设备等,都不能消除二手烟雾对非吸烟者的危害。

在同一建筑物内,暖气、通风、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会把二手烟雾传送到整个建筑物的每个角落。

如何杜绝香烟的危害,最好的方法就是戒烟,这是众多支持戒烟运动者的心声。

缺法难行

针对“禁烟令”实施后有禁无止的情况,市民李先生表示,不能说说就算了,应该想点具体的办法,把禁烟、控烟落到实处。应该分层次、分区域,一步一步来,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这样比较适合,想要一步到位,一夜之间就完全禁烟,这样有点急于求成了。同时,要强调公民的监督权,禁烟这件事情要靠全民共同去执行,共同去维护,单靠一方面是不行的。他还表示,要加强处罚力度,以强大的法律威慑力来规范烟民的行为,比如,建立一个专门的执法队伍,在每个公共场所都张贴举报电话等也是有必要的。

谈起禁烟的难度,很多经营酒店、网吧、KTV、咖啡厅的经理们表露出了他们的心声,他们说:“我们没听说这个禁烟具体由谁来管,违反了会有什么处罚,单凭我们自己的劝说,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每当有人不听劝说,我们也是毫无办法。”

郑州市卫生监督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造成禁而不止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烟民对于吸烟危害认识不足;另一方面除京沪等部分城市有地方性禁烟法规外,国家还没制定统一的禁烟法令,导致无人监管。

一位律师对此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但长期以来却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多是出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某些条款或细则中。

目前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一半以上还存在控烟法规的空白。绝大多数地方法规规定禁止吸烟的场所只限于医疗机构、影剧院、音乐厅等有限范围。法规内容限定模糊,执法主体不明,可操作性不强。如一些条款规定对违反者“予以行政处分”或“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罚”,但没有明确执行主体,也未规定具体给予何种处分。

该律师表示,完善的控烟立法,除了要强调执行公共场所严禁吸烟的规定外,还要包括严禁做香烟广告、加强烟盒上的烟害警示、提高烟税征收、加大普遍控烟教育宣传和提供戒烟服务等种种措施。

业内人士认为,从立法的层面上来讲,应该制定比现在的规则更为严厉的一些条款。另外,条款制定出来之后,从执法的层面上来讲,如何保证法律能够落到实处才是关键。“我们也不希望看到有了一个很大的法,很豪华的法,到最后做不起来,成为一纸空文。我们应该有一种社会模式,或者说有一种机构的模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大家都本着全面禁烟、全面控烟这样一个原则,而且把它摆到这是为了中国人子孙后代好的位置上来,在这样一个目标体系下,我们才可能做好。”

也有专家建议,要加强宣传力度,不但要从根本上让烟民自律,还要培养餐馆、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经营者自律意识,不要只顾自己眼前利益,危害其他消费者的健康。对于不履行控烟责任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卫生行政部门要严加处理。

利益驱动

一根燃烧的香烟,如今“烧”出了大问题。禁烟,成了“屡禁不止”的一个难题。

一位行业专家说:“其实烟这个东西,对国家也好,对烟民也罢,都是‘痛并快乐’着的东西,各种利益缠绕其中,本身就‘剪不断,理还乱’。如果禁烟令真正落实到位了,那政府最终将面临一个选择,是要财政收入还是要人民健康?毕竟烟草是国家税收的重要一部分。”

据国家控烟办介绍,中国卷烟市场在世界有3个“1/3”和8个“世界第一”;3.5亿烟民,占世界1/3;烟叶生产量及成品烟销售量各占世界1/3;而烤烟种植面积、产量、增长速度世界第一,卷烟产销量、增长速度世界第一;吸烟人数及其增加数量世界第一;烟税增长速度世界第一。

也正因如此,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烟草受害国,5.4亿人正受到“二手烟”危害,其中1.8亿是未成年人,“估计到2020年,每年归因于吸烟的死亡人数将增加到200万”。

吸烟是一种成瘾性疾病,还是个“经济问题”。复杂而牢固的烟草经济链,是“掣肘”控烟工作开展的最重要原因。

中国有的省份就是靠烟草业生存的。比如云南,2009年省财政总收入达1490.7亿元,烟草行业对全省财政贡献高于45%,是真正的种植、生产、销售一条龙。此外,中国还有2000多万种烟农民、1000多万零售人员以及50多万工商职工——烟草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所以,中国烟草行业工商税利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逆势而上”,2008年是4499.4亿元,2009年是5131.1亿元,同比增长12.2%。这还是在国家提高烟税后的数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去年“涨税不涨价”,“提税的都是高档烟,中低档的不升反降。”

不过,“巨富”烟草经济的另一面是: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若一个国家当年的烟草税是若干亿美元。20年后,这个国家将不得不用当年所征收烟草税的2.8倍支付因吸烟带来的健康危害,且不包括由吸烟导致的其他损失。

“要GDP还是要健康?”这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题。但似乎,目前天平依然倾向于前者。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