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压二代
解创新人才培养之“困”需用科学精神
“被精神病”不能
只依赖立法救赎
开放社会更利于人们白手起家
能否给孩子送上
“国际标准”的礼物
儿歌何时走进春天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解创新人才培养之“困”需用科学精神

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急功近利的学术风气、不尽合理的评价体系……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分团讨论现场,不少代表直指目前创新人才培养之“困”,呼吁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培养更多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5月30日《北京晨报》)

人是创新的主体。一切创新,都在于人这个最具活力的因素。离开了人谈创新,犹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只能培养出有小用之“器”,而不可能培养出创新人才。这是因为,创新人才是全面发展的,更多的是在于创造精神的培养。培养一个人,不仅是灌输知识,还要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急功近利的学术风气,要害在于人的浮飘、浮躁、浮夸心态。急功近利者为了功利之目的,可以不顾基本的学术道德,甚至能够跨越做人的底线。粗制滥造、抄袭剽窃之不端学术行为皆源于急功近利。不尽合理的评价体系,牵扯的是学术评价的公平公正问题。缺少了公平公正精神,影响的是人创新的积极性,它会直接造成创新人才成长之“困”。

温家宝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这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禀性,也是科学精神的实质。科技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在科技领域,大力营造敢为人先、敢于创造、敢冒风险、敢于怀疑批判和宽容失败的环境,鼓励自由探索,发扬学术民主,提倡学术争鸣。

创新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离开了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就会造成创新的迟滞、创新的疲怠。创新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本质特征,是一种文化的自觉。创新是科技发展、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正如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说的:在竞争剧烈的社会里,企业的利润会随时受到新生产方式、新发明创造的影响而消失,产生所谓“创造性的自灭”。因此,企业为确保自己的利润,就需要不断地创新,这种创新的压力正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因。一个社会,一日也离不开创新。创新能激发社会无限的活力,创新能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受益。

创新人才培养之“困”,亦是一种环境之“困”。“困”中有困惑,更多的还是困顿、困扰,或曰创新人处境的艰难窘迫。可以说,整个社会距科学精神有多遥远,就离解开创新人才培养之“困”难题有多遥远。 伊 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