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8版:特刊2 上一版3  4下一版
和谐从何来?
创新民生优先措施
“三级走回访”
优化纳税服务
合理调峰度夏
尽量不拉闸限电
政府关怀让孤儿不孤
新郑普及免费孕前康检
辖区分成网格 创新社会管理
部门联手为高考“护航”
新郑:植树造林造出“绿色银行”
zxc110611
zxc11061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和谐从何来?
创新民生优先措施
保障咋实现?
创新公共管理体系

(上接第一版)

和谐从何来?

创新民生优先措施

乡间道路整洁平坦,机井台整齐划一,防护林排排站立,就连路边的标志牌也被擦得很亮。新郑这靓丽的风景,与“六护员”的精心呵护密不可分。提起在该市八千乡“六护员管理站”的工作,该乡湾左村50岁的左书山很是高兴:“政府这个‘六护员’还怪好哩,道路、井渠这些设施既有人管了,不耽误干农活,我还有工作了。”

民生是最好的着力点。让创新对接民生,让民生牵手幸福。新郑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市推行了“十个所有惠民生”政策措施。特别是紧紧围绕“让所有成年人能创业、会就业”,在制订实施全民创业30条《意见》的同时,由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大中专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和职业高中学生,实施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免费推荐就业的“双免工程”,并购买1600个城乡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重点安排“4050”人员就业,带动企业安置3万多名农民工和城乡富余劳动力。紧紧围绕“让所有未成年人有学上、上起学”,在全面普及高中段教育的基础上,对高中段实行免费教育,并为全市高中、初中配备专职法制教育和心理学老师,抓教育提升素质,为学生拉长了“起跑线”;抓教育增强技能,延伸了“就业线”;抓教育规范行为,构建“警戒线”。

除此之外,新郑市还紧紧围绕“让所有老年人待遇优、受尊重”做文章,全面推行全市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城乡公交车,建立了老年人服务中心,全民推行城乡新型养老保险;紧紧围绕“让所有弱势群体有保障、享温暖”,在不断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孤儿救助机制,为散居、集中养育孤儿每人每月分别发放600元和1000元的养育金。设立救助基金,建立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帮教安置率100%,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为零。

保障咋实现?

创新公共管理体系

“110”设立的初衷主要是提高公安机关打击现行违法犯罪活动、快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打击犯罪、维护治安。但是在新郑市如果小区的下水管道漏水了、中学生的钥匙断在锁孔里了、路人走着迷路了……遇到这些问题不要着急,一个电话就能把事情“搞定”。该市设立“民生110”指挥中心,“会诊”社会动态,延伸服务“触角”, 帮助群众“解围”。

创新造就生命力。2011年,新郑市把“民生110”指挥中心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充分利用110报警服务台在全市人民心中的影响力,依托公安“110”指挥中心,延伸成立为民服务中心,与信息研判中心合署办公,将关系民生的交通、城管、应急等各职能部门资源高度整合,对公安“110”接到的非警务报警、群众反映的生产生活和各类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受理,归纳分类,交办督办,形成统分结合、职责明确、功能全面、灵敏高效的联动互动网络,形成一个管用、有效、便捷的应急服务机制,及时有效地解决群众的紧急求助。

而这只是该市社会管理创新强保障措施中的亮点之一。创新是个特殊的天平,一边系着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程度,另一边检验着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把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资源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等有机结合,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因此该市从源头治理入手、强化公共资源管理,从政策服务入手、强化投资项目管理,从队伍建设入手、强化社会管理能力,从根本上提升了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新郑市还把技防工程、特殊人群帮教基地等一批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项目作为一项中心工作,由相关部门一把手亲自安排、亲自部署,找准突破口,突出亮点特色,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保稳定、保平安、促和谐、强保障……这些措施推动发展、惠及群众、促进和谐……作用都不言而喻。而群众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才是最有力的证明。孩子有学上、病人有所医、老人有所养、弱势群体有所保、人人有幸福、个个有尊严……这桩桩件件,都与社会管理息息相关。

社会管理倒映万丈风景。它一头牵着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一头连着百姓的衣食住行。纵向看,一条线:孩子、成人、老人;横向看,一大片:饮水、就医、就业、社保、养老、居住、平安……用更开阔的视野跳出看,是百姓嘴角的那抹笑容、是百姓幸福指数攀升、所有梦想都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的幸福故事。

而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对幸福的追求,跨越时间与距离。

更美的新郑,更好的生活,将从这里起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