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如影相随
官员“裸聊”难道不是一种违纪?
我该把车停哪儿?
“教育末梢”隐藏着教育精彩
“高价公路”有愧于“公”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新政可能近期出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我该把车停哪儿?

我的车又被贴条了!马路边,一字排开十几辆车,都被交警贴上了违章停车的处罚条。我很沮丧,可又很难发火:马路边没画车位,确实不该停车;可是,这是一所幼儿教育培训机构的门口,周边马路宽阔,空地不少,单单缺少一个有明确标识的停车场。每个周末,很多家长都要送自己的孩子来这里学习,不在路边停车,又该停在哪儿呢?

4月1日起,北京停车费涨价,同时交警加大了对违章停车的执法力度。一些停在马路边的车辆,频频受到交警的“眷顾”。有统计显示,自开展专项整顿以来,仅半个月时间,有关人员就对违法停放车辆开出7.6万张罚单,平均每天达5429起,同比上升163%。

罚单多了,说明有关部门的管理卓有成效;可另一方面,车主很无奈:明知有“贴条”风险,也只能硬着头皮停车。这些年,北京一些城区街道两边都被见缝插针停满了车,虽然有时候免不了被来往的车辆剐蹭,但总归没人贴罚单。现在,交警连续贴条,大家人心惶惶:路边停车的时代过去了吗?

停车难,主要原因是车辆增长太快、停车资源不足。据统计,截至4月24日,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489.4万辆,而全市机动车停车位也就217.2万多个,这意味着至少半数车辆不能“依法停放”。如今,严格执法没有增加停车资源,反而加重了老百姓的停车负担,停车难、乱停车现象能从根本上解决吗?

停车难,也与城市管理水平、发展思路密切相关。看看国外,一些城市的道路、社区还保持着几百年前的格局,车辆密度也比我们高得多,可由于能够在楼前楼后、道边街角充分挖掘停车资源,他们的停车难题不见得比我们重;反观国内,很多城市的马路越修越宽,大楼越盖越高,可伴随着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停车难题却日益加剧。这是不是跟一些地方“只顾盖大楼、忽视停车场”的做法有关?

有了车,就得有地儿停。停车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资源配置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最终还得靠规划。比如,能不能将过去不让停车、但事实上大家都在停车的地方,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明确为可以停车?能否对交警进行岗前培训,不单是忙着拍照、贴条,更应该引导人们合理停车、按规定停车?在一些停车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能否听听老百姓的意见,科学划定停车范围、合理设计道路功能,以最大限度增加车位供给、破解停车难题?

一句话,治理停车乱象,仅靠贴条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疏堵并重才是良方。特别是在一些老百姓只能在马路边停车的老社区、旧街道,有关部门应尽快明示停车管理办法,做到标志清晰、管理有序。要因地制宜、人性化管理,不能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甚至时松时紧,让人无所适从。有条件的区域还应大力开拓地下资源,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只有让车位资源建设与汽车产业同步进行,停车难题才能缓解,停车乱象才会改变。 杜海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