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时间的意义
阅读与灵魂
国画
3
14
《魏晋风尚志》
诗三首
读《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自检录(外一章)
国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自检录(外一章)

杨稼生

很多年前我在一个笔会上写了一个中篇小说,受到与会文友和笔会辅导老师的表扬,他们将其中一些细节描写夸为典范。当时我刚从山中出来,不知天高地厚,就沾沾自喜起来。后来王大海老师看了,只称道几个细节,就把稿子递还给我,没夸奖。庞嘉季老师看了,建议我此稿别往外投寄。

这是两瓢冷水。但没有使我明白点什么,依然沾沾自喜。过了一些时间,一位外省编辑说这篇作品有些“俗气”。

王大海、庞嘉季两位老师没有当我面指出“俗气”,是怕言重了,就像嗅出他人腋下的狐臭,碍着面子,皱皱眉头算了。

这之后,我又为这个中篇小说沾沾自喜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再后来,不沾沾自喜了,也羞于提及。因噎废食,也不再写小说了。

俗,不是别人一提出便可自悟,比改正一个坏习惯还要难。因为,俗不在皮毛,在骨子里。况且,俗也不伤害他人,别人犯不着指责你;况且,俗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再况且,俗也没有什么把柄可抓。

俗者,往往也有心计(比如东施),但她不认识自己,不知俗为何物。因而,她总是俗着、俗着……

多读点书就可以免俗吗?似乎可以,也似乎不可以。我们见过不少文盲,或男或女,做起事,说起话,了无俗态。反而是某些有文化的人,却俗得呛人。

俗是什么?似乎也像一门学科。

东施的“俗”,是她刻意“效”出来的,属于抄袭行为。而我的那个小说的俗是在我骨子里,是体臭,两位老师没向我挑明,怕扫了我的兴、面子难堪。

俗病难医。这又过了三四十年,又读了一些书,我那个“俗根”除了吗?不敢说。

冥冥中发觉,俗与脱俗是一辈子的事。

副 刊

有人把副刊比做人的脸面,脸面紧贴报纸这个“体躯”而存在。这比喻恰切完整。中国自从有报纸,就有副刊。副刊是文化的一种生命。副刊得天独厚,搭乘新闻顺风车,走进千家万户各色人等面前。看报人未必个个爱好文学,但也正好使一个与文学无干的人偶尔与文学结缘,然后,缘起不灭。文学人口增多,社会多几分文明,多几分平安。

副刊或优或劣,大体可以判知这张报纸的品位。视副刊可有可无可优可差,漫不经心办副刊或没有副刊,报纸会日渐枯萎,这是不争的事实;副刊办得有声有色,会增加这张报纸的阅读人口,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下面抄录著名散文家王鼎钧读副刊的感觉:

“报纸令人出神忘我的,是副刊。打开报纸,副刊在平面上坦然呈露。扫瞄全版,姹紫嫣红尽在眼底,那感觉真好。副刊不必从头读起,金边银角;全凭兴会,潇潇洒洒,那感觉真好。副刊文章平易近人,贴近生活经验,好像为你而写,好像你也可以写,那感觉真好。还有,副刊每天按时来到,停停当当,岁岁年年,有那种生生世世的情谊。”

不可忽略,文学是一个社会观念演变的记录,从他们所记录或暗示的世道人心,以及对此所持的观念,大体上也就是这个社会的容貌。也可说成是时事新闻的染色或指涉。

报纸是媒体,副刊是这个媒体的媒体。媒体媒体,孰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