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聚焦国内城市带:珠三角城市群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广州的世界梦
国际化的本质是开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大广州的世界梦
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精神动力
矗立在新城市中轴线上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呈现出浓厚的现代气息,成为广州最具国际视野的地标建筑。
国内首条全地下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广佛线,连通了广州、佛山两座城市,坚定地迈向国际化大都市。
千余公里的绿道如翡翠连城,串起了广州人健康、环保的现代生活。
广汽本身就是一家国际化企业,是广州国际化的一扇窗口。图为广汽本田整车检测线。
羊城养出“史上最贵羊”——喜羊羊,演绎着沿海文化产业走向国际的梦想。

本报记者 武建玲 赵文静 文\图

6月的广州繁花似锦,绿树成荫。

漫步花城广场,提起声名远播的海心沙岛、亭亭玉立的“小蛮腰”,羊城人聊起去年举办的广州亚运会,语气中满是自豪。

亚运,让广州了解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并记住了成熟、大气与自信的广州。

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广州,曾是“世界之城”。

秦汉时代,广州(古时称番禺)已成为商贾云集的对外贸易大都会和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

清代乾隆年间,广州是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对外贸易盛况空前,“十三行”名扬海内外。

但从19世纪中期开始,广州放慢了发展的步伐。

改革开放后,凭借临近港澳的优势,广东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领头羊”。作为省会的广州,重新找回了拥抱世界的信心和机遇。

2009年1月,广州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国务院批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颁布。作为广东省省会、珠三角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给广州未来的发展定位是:国家中心城市,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

秉承着曾经的荣光,羊城激发起新的世界梦想。

和着珠三角一体化的鼓点,广州激情自信走向国际大都市。

1

拉大框架

夯实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基础

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用国际视野、先进理念来规划、建设、经营城市。

敢为人先的广州人在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上屡有 “惊人之举”。

2000年,花都、番禺撤市设区,广州城区面积由1443.9平方公里激增到3718.8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大大拉开。广州明确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发展战略,后又适时新增“中调”,城市发展战略逐步完善。

2005年,新设南沙区、萝岗区,城区面积再增近千平方公里,广州由沿江城市成为真正的临海城市。这是广州真正面向海洋、对接香港、迎接世界经济的一次“城市突围”。

广州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负责人陈来卿分析说,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其功能性质的调整,迫切需要一个空间载体。经过两次扩图,广州的整个发展空间拉开了,初具国际大都市的空间架构。

未来五年,广州将重点打造“一轴两城三中心”,构筑“一主六副多组团”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空间形态,引领城市发展全面升级。

与此同时,广州着力打牢建设世界级城市硬件基础,亚运会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

为迎接亚运,广州向新加坡等国际先进城市“取经”,城市建设管理大跨越,城市面貌大变样。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曾说,借助亚运的机遇,广州的城市建设速度加快了5~10年。

广州市民宋建新说:“举办亚运会,让广州空气更清新了,交通更畅快了。”

一组数字可说明广州城市建设的大手笔:“十一五”期间,广州共投入2133亿元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177公里地铁线路、210公里高速公路和609公里城市道路。

未来五年,广州发展大交通的气魄更大:构筑白云空港、南沙海港、广州铁路主枢纽为主骨架的门户枢纽,拓展国际航运服务,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与港澳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中心,打造枢纽型国际化信息港。

城市建筑上,广州也日渐显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气势。

作为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的重要节点,国际建筑大师的手笔在珠江新城星罗棋布:纤细挺拔的“小蛮腰”广州塔,沉稳奢华的西塔(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之”形的广州图书馆,“宝盒”状的广东省博物馆,“双砾”状的广州歌剧院……一座座通过国际招标建设的新地标,无不彰显了广州城市建设的高品位。

美国建筑学家沙里宁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透过广州的城市建设,我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内心深处的追求。

2

做强自身

壮大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底气

建设国际大都市,还必须有足以服人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出台不久,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明确指出:“广州一定要有‘大哥’意识,这不是在‘抬举’广州,而是对广州的要求。”

要做强自己,城市功能该如何定位?产业经济该如何布局?

综观纽约、巴黎、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其产业都呈现高度服务化的特征,并且在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上扬长避短,与周边城市错位发展。

地处广东及珠三角中心,衔接港澳、辐射华南,独特的区位优势给广州发展商贸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千年商都”的美称便是明证。

广州很清楚自己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就曾说过,当前,广州最具特色、最有可能打造出来的应该是国际商贸中心和国际文化中心。

基于此,广州致力于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腾笼换鸟”、“退二进三”、“两转移”……一系列政策随即出台,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等产业成为广州大力扶持的对象。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广州与香港的经济合作层次也在上升,由以往工业制造领域为主转向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南沙开发区已被广东省政府批准为实施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

广州还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强与东盟在经贸、技术等方面的合作。

据统计,2010年,广州共吸收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980个;商品进出口总额1037.8亿美元,增长35.3%。2010年年底,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74家落户广州。

广州还注重加快发展汽车、电子产品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优势,培育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

这一举措效果明显:2010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达10604.48亿元,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进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城市,也是首个经济总量过万亿的省会城市。其中,服务业增加值达6464.8亿元,占经济总量的61%;工业增加值为3950.64亿元,占经济总量的37.2%。

广东“老大”的地位无人能撼,广州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底气更充足。

广州还注意与兄弟城市共享资源、共同发展,体现出一定的辐射带动力。

广州与地缘相近的佛山率先“牵手”。2009年12月,全国首个跨区域综合规划《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年)》正式出台。2010年11月3日,广佛地铁开通,广佛同城取得实质性进展。

“同城化,这对两市来说是一个双赢的格局。”广州市发改委主任潘建国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实现两市资源共享,让各种要素在两个城市之间的往来更便利。

以广佛同城为基础,广佛肇一体化的步伐也在加快。

携手佛山和肇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广州实力必将大大增强。

3

开放包容

建设国际大都市,离不开精神、文化的有力支撑。

作为中国的南大门,自古以来,珠三角就是移民入住、西方文化率先风行的前沿地。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通过港澳文化率先吹拂到这里,百万内地人南下打工寻梦,移民文化、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形成了合作多元、开放、包容、务实、重商、创新的岭南文化。

务实、重商的岭南文化让广州人更善于发现、发掘商机。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包装与运作就是成功的案例。

多元、包容的岭南文化造就了开放兼容、敢为人先的岭南精神。当地一位资深媒体人说:“广州市民不惧官、不唯上,有苦处不吐不快,媒体马上就有回应,政府部门也会接着改进,大家有商量,这是岭南文化的特点。”

在广州,不同的文化元素交织融合。在这里,你既能看到现代建筑、欧式古典建筑,也能发现颇具岭南特色的建筑;既能吃到正宗粤菜、川菜,也有机会品尝西餐和日韩料理。坐上四通八达的地铁,听着播音员依次用普通话、粤语、英语播报站名,你会觉得自己仿佛身在香港。

广州,一方面吸纳世界优秀文化,并将其加以改造、完善、创新,变为岭南文化一部分,从而使岭南文化不断得到充实、壮大和升华。另一方面,又将自己吸收、积累的文化势能辐射出去,传递到海内外。

多元包容、开放创新,这正是广州建设世界城市不可或缺的精神内驱力。

去年8月,第二届全球城市指数排名揭晓,其衡量标准包括影响力、文化以及革新等综合实力。在全世界65个大城市中,中国内地共有5个城市上榜,广州排第57位,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排名最靠前的内地城市。

走在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路上,广州信心十足,步履稳健。

★相关链接

珠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主要包括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9个城市。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三角地区的战略定位为: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