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聚焦国内城市带:珠三角城市群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广州的世界梦
国际化的本质是开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国际化的本质是开放

郑 言

本期“聚焦国内城市带”推出珠三角城市群。

为期五天的采访,作为珠三角核心城市之一——广州,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用国际化视野谋求发展的紧迫感。

无论从城市建筑的风格,或是浓郁的城市文化、或是产业的布局、或是城市带的构筑,无不体现出国际化的胸襟和追求。

现实是历史的延展,历史是现实的回声。

分析广州和上海的近代地位变迁,更能看清楚:开放决定着一个城市的盛衰起伏。

鸦片战争前,广州是当时远东最大的通商口岸。但自1843年开埠后,上海在中外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从1844年到1849年的六年间,英国对华贸易的进口额广州从95.9%降到51.7%,上海则从12.5%上升到40.0%;出口份额广州从88.7%降到61.7%,上海则从11.1%上升到37.1%。

鸦片战争前只有广州设有少量洋行,战后迅速向上海发展,1844年有洋行11家,1854年猛增至120家。对外贸易方面,1848年输往英国的货值广州占全国总额的75%。至19世纪50年代后,上海取代广州居首要地位。由上海出口的茶叶,1853年占全国总额的70%左右,而丝的出口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几乎全由上海垄断。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成为通商口岸,长江允许外船通航。中外贸易大幅度增长,外贸的中心也逐渐由南向北转移。1865年以后,洋务派在上海兴办一批近代工业,上海的人口大增,1866年交易的商品有50%通过上海集散。

从此,广州衰落,上海崛起。

观史而知今。国际化的本质是开放。开放的水平,决定城市的发展水平;开放的程度,决定城市的江湖地位。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