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招,打着各种幌子的招生骗子就开始四处活动,与往年有些不同的是,今年随着大部分省市实行网上填报志愿,一些不法分子开始转战网络。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强,不法分子借助技术手段,行骗花样更多,这给考生和家长防范、识破骗局增加了难度。
专家表示,自称在招生系统有内线关系、“内部指标”,或自称是某高校招生代理机构的,对这些常见的行骗伎俩,很多考生和家长已有了一定的“免疫力”,但是骗子们通过网络技术手段行骗,考生和家长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中招”。
据了解,假冒高校招生办的网站,即通常所说的“钓鱼网站”,是最常见的一种网上诈骗手段。假冒的网站往往和真网站页面一模一样,网址则非常近似,往往就差一两个字母或符号。
专家表示,比较知名的民办高校容易成为不法网站和机构的假冒对象,其目的一是骗财,包括考生的报名费、住宿费甚至上万元的学费,二是搜集学生信息,建立数据库,再转手倒卖给某些招生机构。
对此,专家提醒考生把握三点:一是直接登录学校的网站,不要从一些搜索出来的网页或链接地址登录;二是高校录取考生,在考生到校报到前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凡是要求提前收费的基本能够确定是诈骗行为;三是在必要的时候可直接打电话或亲自到学校招生部门咨询核实。
面对层出不穷的网上招生诈骗陷阱,专家认为,一方面需要社会及媒体规范招生宣传,多曝光诈骗手法,教育引导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另一方面需要多部门配合,加大打击力度。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使招生诈骗的空间越来越小,上当受骗的人越来越少。 瑞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