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东区实践·求升拼转型
上街区 创新党员志愿者服务机制
河医北公铁立交桥(高阳桥)施工公告
更高水平的综合交通枢纽
高阳桥进入拆除施工阶段
百万二七人共创全国文明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服务发展 服务社会 服务群众 服务党员
上街区 创新党员志愿者服务机制

本报讯(记者 刘俊礼 通讯员 克东海)“感谢社区党员对我家和孩子的关心……”近日,在上街区中安社区在职党员星级评定大会上,困难群众霍彦伟向在职党员冯涛献上了一颗“解困星”。当天的评星大会上,还有16位在职党员受到社区群众的现场献星。这是上街区围绕“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要求,健全完善党员志愿者服务机制一个生动画面。

近年来,上街区通过创先争优、成立党员工作室等举措,进一步激发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激情,提升了社区志愿服务的质量 ,谱写了一曲“红色团队”的奉献之歌。

搭建舞台让党员“能”动。去年,济源路街道在该社区设立了全区第一个同心家园,有特长爱好的百余名党员进入同心家园,成为了广大党员服务社会的新平台。同心家园的成功,催生了党员工作室、党员服务中心等在各社区成立。全区结成帮扶对子1556对,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小分队百余支。截至目前,城区党员帮助农村党员、农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900多项次,为创业党员和农户提供资金205万元,帮助解决就业近400人。

创新机制让党员“想”动。上街区调动党员主动性的法宝就是“评星”,鼓励大家做表率、讲奉献。群众可以随时或者在每半年举行一次的评星大会上为支持的党员献星。各社区(村)制作了党员“星级评定”公示牌,接受居民监督。

示范效应把周围“带”动。在优秀党员的带领下,更多党员、群众参与到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来。年初,该区适时组织全区56个机关事业单位以契约化联建、项目化帮扶、绩效化考评的方式与23个社区结对联建,全区累计解决房产物业问题40个,清理垃圾74车,拆除违章建筑10处,划定停车位509个,安装摄像头332个,修复路灯56盏,新增社区巡防队10支,走访困难户267户。

“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是句空话,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出来,让群众明明白白看得到。”上街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今年全市庆七一表彰大会上,该区被授予“党员志愿者服务先进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