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统计局7月13日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04459亿元,同比增长9.6%;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6250亿元,同比增长32.9%;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2076元,实际增长7.6%。 上半年GDP数字一公布,经济学家们纷纷展开了各自的专业解读:数据击碎“硬着陆”猜想;经济增速超预期,紧缩有本钱继续;中国经济总体良好,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诸如此类。然而,面对超过预期的GDP增速,民众的反应却普遍异常冷漠,最流行的看法是:GDP增长再多与我何干?房子还是买不起,医院还是住不起,教育还是负担不起,甚至连猪肉都快吃不起了。 然而,经济学家肯定会斥责这样的小民看法纯属无知,因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所有人的福利。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或者从世界各国来看,GDP增长与人民福利的增长基本都是同向变动。GDP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这代表一国的经济实力和财富,是人民福利增加的基础。没有GDP的增长,绝不可能有福利增加。然而,理论毕竟只是理论,在很多人看来,GDP只是领导们捞政绩的事,与小老百姓八竿子打不着——GDP增长的好处公众体会不到,体会到的只是“工资不涨什么都涨”,通胀日益厉害,物价越来越高。 一定程度上,国民对GDP的冷漠态度和隔阂感,或许与GDP指数本身的局限有关。套用前美国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的话说,GDP既不表现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没有反映社会的教育质量;既不代表文采的优美,也不体现家庭的和谐;既不证明辩论的智慧,也不显示政府的廉洁。但是,公众对于GDP的冷漠,更主要的还是一种被数据背离的失落感、受骗感甚至被剥夺感。 财政收入增幅连年超过GDP增幅,而居民收入增幅却远远落在GDP增幅之后,其中,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更是22年连续下降。这至少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GDP快速增长带来的发展成果分配上,国家所得远超民众所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富民穷”;其次,随着GDP增长,收入分配差距也日益扩大,对于收入总是“被平均”的人们来说,GDP增加反而会引起他们福利的下降。 这时候,GDP增长越快,被甩落在发展成果正常分享范围之外的人们,必然会越发感到失落,“不关我事”的情绪越来越浓;继而,人们会感到自己上当受骗,因为自己的贫穷和不幸不仅被无视,反而在“被平均”之后被解读为整体的幸福;更进一步,被剥夺感会油然而生:GDP为什么增长这么快,财政收入为什么增长这么快,富人财富为何增长这么快,还不是因为对我的剥夺,让我的生活越来越不幸福了。 无论这样的想法是否理性,但是我们得承认,GDP好看肯定不如民生幸福,“富民”永远比“富GDP”更重要。中央提出要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而公平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肯定是“体面劳动”的应有之义;只有当真实可感的居民收入增幅能够跟上GDP的增幅,公众才能和政府官员、经济学者一样,为了GDP的超预期增长而同喜同乐。 舒圣祥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