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崔颢和他的《黄鹤楼》
幸福的眼睛
牡丹(外一首)
心中的故乡
《北京饭局》
连载
连载
儿子成了墙头草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载

随张学良去郑家屯的是帅府的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是张作霖的贴身卫士,各有一身过硬的武功,枪法也好。卫队每年比试枪法,四人都在前十名之内。张作霖曾说过,要是有一天我不干了,退出江湖,别人都不带,只带你们四个。张作霖之所以如此看重这四个人,是因为他们除了功夫好外,还都有一手绝技。一个酸菜渍得好,小咸菜腌得好,同样的小茄子、小辣椒、小土豆,到了他的手里,就能腌制得异常可口;一个粥熬得好,小米粥、二米粥、高粱米粥都熬得非常地道,黏稠适宜,米味纯正;另一个饼烙得好,张家厨房里有一个灶是专给他烙饼的,不烧煤,只烧柴火,一个铁鏊子,同时烙二十张饼,什么发面烧饼、麻酱烧饼、芝麻烧饼、盘瓤烧饼、椒盐烧饼、糖酥烧饼一锅出;还有一个擅长下大酱,农村大酱,他下的酱味正,颜色好,看着赏心悦目。这四人姓什么叫什么已经没人记得了,张家人根据他们的特长,分别叫菜王、粥王、饼王、酱王,四大天王的名号就是这么来的。张学良进城时,四个人的技艺日臻娴熟,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凡是在张作霖家吃过饭的人,都对四大天王的技艺印象深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为此还留下了墨宝,称之为:口味一绝 独步天下。

驻扎在郑家屯一带的吴俊升已经得到了消息。张学良一到郑家屯,吴俊升先把他接到了自己的公馆。当年,张作霖率部到郑家屯剿匪,处下了两个莫逆之交,一个是吴俊升,一个就是于文斗。只不过与于文斗是一见如故,与吴俊升却经历了从仇视到和解的过程,而这其中,于文斗起了重要的作用。

郑家屯地处东三省中部,南接奉天,北连黑龙江,商业十分发达,南来北往的商贾都要到这里歇脚,因此,市面很是繁荣。

于文斗曾是郑家屯商会的会长,于家在郑家屯原本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但自于文斗去世后,家道日渐衰落,只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维持着一个大宅院,街面上也有几个还算像样的铺子。

头天晚上,吴俊升已把张学良将到的消息告诉了于家。张作良住进吴公馆后,简单吃了口饭,正准备去于家。于家却派人送来了口信,说小姐身体欠佳,待身体康复后再行相见。张学良本就来得十分勉强,见于家以冷脸相待,起身就要回奉天。吴俊升好说歹说才劝止了他,四大天王也说,相亲相亲,重要的是相,既然大老远来了,哪能面也不见就回去啊?

郑家屯的夜生活比奉天还要热闹,由于远方来客比较多,妓院的生意尤其火爆。天刚擦黑,四大天王就吵着要去妓院。张学良说,我也去。吴俊升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这可不行,你是来相亲的,哪有亲还没相,先去逛妓院的?这要是让于家知道了,可不是玩的。再说了,你爸把你交给了我,我把你弄窑子里去了,你爸还不得抽我大耳雷子啊!张学良突然发了火,我不管,我今天就要逛妓院,喝花酒,我要把郑家屯的妓院都逛遍,把郑家屯的窑子娘们都玩遍!说完,看也不看吴俊升,径直出了房门。吴俊升急得一跺脚,我的亲妈活奶奶,这可咋整!忙对四大天王说,还傻愣着干啥啊,去把他拉回来啊!

这一夜,张学良在街上逛了一宿,见妓院就进,喝一杯酒就走。每到一个地方就说,我是来相亲的,姑娘是你们镇上于家的。说完了,又东拉西扯一阵,起身再到第二家,仍然说,我是来相亲的。四大天王跟在后边,灌了一肚子的酒,往往屁股都没坐热乎,就又颠了颠的走了。气得四个人直嚷嚷,我说小爷啊,你这是干啥吗?哪有你这么逛窑子的!张学良像没听见一样,仍然是一家家的走,仍然不忘强调,我是来相亲的,姑娘是你们镇上于家的。

第二天,张学良还在梦中,于家又来人了,送来一封信,上边写了一首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张学良知道这是诗经上的诗,白老先生讲过。但他故意装作不懂,问来人,这写的什么?二人转唱词吗?来人说,这是我们家小姐写给少爷的,小姐说,如果少爷有雅兴,可以和上一首。张学良想了想,说,好吧,你先回去,我写完派人给你家小姐送去。

于家人走后,张学良把四大天王叫来,拿出那封信。说,人家等回信呢,你们谁给我诌两句。四个人一阵乱嚷嚷,小爷,这你可是难为我们了,我们就知道舞刀弄枪,渍酸菜下酱,哪会这文人的把戏啊?张学良说,你们活了这么大岁数,总听过唱词顺口溜啥的吧,随便整两句。菜王挠了挠脑袋,我就听说过,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粥王说,我妈教我一句话,早晚一碗粥,能活九十九。饼王想了想,我就会四大啥的,像四大舒服,睡炕头,放响屁,坐牛车,上老丈家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