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如此作假
“桥坚强”是一种人格化呈现
财富的正面意义与精神迷失之间的关系
高科技时代的“丛林法则”
宋光瑞:坚守一方“净土”
华润志愿者为民解忧
民生支书樊海凤
城市中绽放的“流动党旗”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民生支书樊海凤
樊海凤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张 立

6月,新密市超化镇黄固寺村,投资2000万元,旨在改善村民生活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的微水湖生态观光游览区正在兴建。工地上忙碌的女同志是该村的党总支书记樊海凤。

如今的黄固寺村,是新密的明星村、招牌村,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这辉煌变化的背后,饱含着当家人樊海凤的心血和汗水。

1990年,在外乡创业成功的樊海凤,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该村一老干部介绍,那时候村里贫穷落后,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贷款,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不要说女同志,男同志都没有人愿意干村支部书记。

上任之初,樊海凤从组织、资金、思路三个方面入手,着实烧了三把火:一是把从前不思进取、慵懒疲沓的村干部烧起来,让他们谋事业、干实事;二是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大家为本村发展出谋献策,很快就确定了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三是把群众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发展集体经济。她带头把丈夫办企业的资金贡献出来,作为启动资金,村里很快恢复了三家集体煤矿。

在樊海凤的带领下,黄固寺村逐步迈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2010年年底,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亿元,比1990年的90万元增长了17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0541元,比1990年的400元增长了26倍,综合经济实力由新密市的后进村跃入“三十强”。

黄固寺村地处煤矿沉陷区,大部分村民都曾深受房子裂纹、居无定所之苦。为切实解决群众的居住问题,樊海凤带领村干部深入排查,逐户走访,认真倾听群众心声,从2005年开始,以超前的意识率先建设新农村。在花园小区建设的200多个日日夜夜,樊海凤带领村民挖填土方40余万立方米,削掉了3个岭头,填平了4道深沟,在老宅、河荒地的基础上平整土地250亩,先后投资8000余万元,建成了农民花园式住宅500处,使村民住上了梦寐以求的小洋楼。

行走在黄固寺村,恍然置身于城市的高档社区之中。一排排新居宽敞明亮,一幢幢别墅高雅别致,一条条道路平坦宽广,一座座花园绚烂夺目……

“山岗古寺又一村”,这块树立在黄固寺村花园小区门口的石碑,成为父老乡亲心目中的一座创业丰碑。它见证了黄固寺近年来跨越发展的沧桑巨变,同时它也记录了一位民生支书带领黄固寺村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奋斗史。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