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运筹帷幄 决战郑州
烈士精神光照后人
黄河大堤边 旧貌换新颜
党委带好头 百姓干劲足 ——记中牟县白沙镇党委
傲子岗村民的幸福生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傲子岗村民的幸福生活

傲子岗村民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刘俊礼 通讯员 克东海

傲子岗,原名鏊子岗,位于上街区峡窝镇东林子村第1村民组。傲子岗地形因像鏊子的三根腿而得名。

青山掩映中,我们找到了五云山傲子岗抗战指挥部旧址。指挥部有倚墙坐北朝南半石圈窑1孔,左侧坐西朝东石圈平房两间,均保存完好。

1944年8月,皮定均奉命组建豫西抗日游击支队,任司令员,率部挺进豫西,仅经月余奋战即在豫西站稳了脚跟,打开了抗日局面。

1944年秋,皮定均部在五云山区创建抗日革命根据地,王和卿被任命为荥汜抗日县政府第二抗日区政府区长,由于其家位于东林子傲子岗,地处山区,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进退方便,就把区党部设在他自己家里,并以赵干臣、赵五臣等为骨干,成立区干队,接受当时设在荥阳刘河肖寨的八路军驻地指挥部领导,负责指导本片区约5个区干队100多人的抗日游击战。

抚摸着那红色的石墙,我们思绪万千。

“当年共产党带领群众打鬼子,现在共产党领导咱大家致富奔小康。”区农开办负责同志介绍,指挥部旧址所在的东林子村位于上街区五云山北麓,相邻的是西林子、营坡顶、杨家沟村,均为省级重点贫困村,传统的就地脱贫的扶贫模式,实施困难较大,成本较高,且效果较差,也不利于南部山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原来村里的条件,别说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很差。”村支书何建华回忆起村子以前的情况直摇头。

上街区委、区政府提出“整体搬迁式扶贫开发”的理念,从根本上破解多年以来山区贫困村的发展问题。

去年6月,新建的东林子安置小区热闹非凡,祖祖辈辈居住山区的傲子岗26户村民乔迁新居。家家户户张贴着大红的对联,喜庆的鞭炮声不绝于耳,每个人都欣喜异常。安置小区环境优美,毗邻城区,交通便利,水电齐全,小学、初(高)中、医院、养老院等都在一公里生活圈,基础设施完备。

为了能让搬迁的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上街区根据富余劳动力情况,并结合市场用工,出台了“四定一保”(即政府定基地、定补贴,学员定专业,基地定岗位、保待遇)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政策,使搬迁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再就业;结合南部山区开发用工及富余劳动力情况,村组专门成立了劳务公司,提供劳务输出、岗前培训等一系列服务,进一步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按照相关规定,搬迁群众可享受到土地流转受益分配、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既保证了基本生产生活,又解决了就业就医等热点问题。去年,在全区党员干部“五联三创”活动中,东林子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联建党支部、党员的优势,解决村组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村里困难群众很快又在全区党员“千户联建”活动中得到帮扶。

生产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也让大伙儿的精神面貌明显转变。村委副主任赵满对告诉记者,搬迁后,村民每月有固定生活费,外出打工也很方便,村民的收入明显提高,现在有90%的农户家里购置了洗衣机、电冰箱,还有不少换成了液晶电视,有一户还购买了小汽车,原来村里女孩外嫁、男孩入赘,搬迁下来不到一年时间,村里就有两户人家迎娶了新人。

77岁的村民王太康原居住在指挥部旧址对门,5个儿子有3个做了上门女婿。乔迁新居后,老人家分得三套住房,老人独享一室两厅,他说,现在的条件和以前可是天壤之别啊。

今天傲子岗村民的幸福生活,是对那些曾经在傲子岗战斗过的英烈们的深情告慰。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