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金融.理财 上一版3  4下一版
金融生活 理财指南
金融·理财
9
保险公司积极为甬温线事故客户理赔
太平人寿客户服务节启动仪式举行
你的“睡眠卡”
分红险抢占市场 引发业界担忧
“形成期家庭”巧理财
黄金投资火爆
基金恋上黄金
tpzz211081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分红险抢占市场 引发业界担忧
应回归保障本质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大部分消费者购买的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保险产品,而是理财产品,即分红险。“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赔偿协商工作已经展开,与此同时,防范公共交通意外伤害,保险回归保障本质等问题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分红险消费过热

从今年上半年公布的数据看,分红险正以当仁不让的增长势头成为各寿险公司销售榜上的状元。“各家都在卖分红险,这是在迎合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做出的战术调整。”一家寿险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分红险具有保底收益和特殊分红的特性,可抵御通胀,因而较受消费者的欢迎。现在很多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具有投资功能的保险理财产品,比如分红险,而这种产品往往保障功能极低。这就造成了重大事故发生后,理赔金与事故本身没有关系,只是客户购买的某一保险理财产品的返还。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分红险约占寿险市场70%的份额,而仅仅半年时间过去,今年上半年分红险保费收入占寿险保费收入的比重就高达91.6%。这说明,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大部分消费者购买的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保险产品,而是理财产品。

记者了解到,高通胀造成银行存款的负利率,而分红险因其有保底收益和特殊分红的特性,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万能险和投连险中能被确认为保费收入的比例很低,而分红险中绝大部分都可被确认为保费收入,这也客观上让各类保险公司乐意为分红险的市场推广投入更大的力量。多家寿险公司主动将产品结构向分红险迁徙,纷纷打出“可抗通胀”的旗号,以提升分红险的吸引力。

过度向分红险集中,凸显了一定的市场问题。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曾表示,由于分红险占比过高,分红险单一险种的业务波动会造成整个寿险市场的大幅波动。过度集中于分红险,在加息条件下需要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来覆盖成本,客观上会增大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压力,特别是在目前日趋复杂的投资环境下,过高的投资回报要求可能会放大风险。

事实上,保险的基本原则是投最少的钱,购买最大的保障,但市场上五花八门的保险产品却远远抛弃了保障功能而单纯追求“高收益”。

按照简单的保险组合,一个年轻、健康的成年人如果要为自己购买10万元左右的保障,一份意外险加一份重大疾病险就足够了,每年的保费估计在2000元左右。但是,目前市场上拥有上千种保险产品,却发现这种最基础的保险类产品乏善可陈,投保10万元额度的保险每年花费至少三四千元。

多数健康险、意外险都承诺到期给付和分红,事实上,经过长达20年或更久的时间,到期以后的现金实际价值已远远降低。一个成熟的保险业内人士给自己买保险,会把50%以上的投入放在基础保障类产品上。

“保险就像一个金字塔,最下面的那层就是保障,只有把这层做结实了,才可能往上面搭建。”兴业银行理财师牛杰认为,投资保值等业务是寿险的延伸业务,在收益率方面具有较大可变性,而对意外死亡、重大疾病等基本生存的保障才应该是每个投保人的“第一张保单”。

事实上,如从产品利润率来看,万能险并不输于分红险,只是丢了“面子”但却没丢“里子”。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长期期缴、保障功能强、能够满足消费者真实保障需求的产品发展不足,客户可选择的保险产品形态有限,弱化了保险产品在整个金融产品体系中的竞争力。

显然,保险公司一味向某类产品倾斜的产品定位是不理智的。产品单一导致竞争激烈,为提高分红险保单吸引力,不少保险公司纷纷提高了分红率,由此导致分红险的负债成本目前已经高过了万能险的负债成本,长期来看将会影响利差水平,值得保险公司深思。 张世豪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