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郑.聚焦 上一版3
幸福笑脸 绽放寻常百姓家
zw11085
zw11084
zw110815
zw1108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幸福笑脸 绽放寻常百姓家
——新郑市民生事业掠影

编者按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快快拍拍手呀,看哪大家一齐拍拍手……”《幸福拍手》歌,引起我们对幸福的无限向往。

而近年来,新郑市采取的一系列民生措施,尤其是“让所有井灌区农田基本实现旱涝保收、农民致富,让所有孩子都能接受十二年的免费教育,让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实现创业就业、社保统筹,让所有村吃水安全、环境卫生,让所有村通上柏油路和公交车,让所有60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乘车、老有所养,让所有城乡居民住房宽敞、安居乐业,让所有居民享受城乡新型医保、大病救助,让所有弱势群体得到及时救济、应保尽保,让所有社会公益事业都有专管队伍、社会和睦”的“十个所有惠民生”政策,使新郑市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条件有了极大提高。

幸福,敲开千家万户门;笑脸,绽放寻常百姓家。触摸新郑这几年的幸福轨迹,我们看到一幅幅安居乐业、民生事业和谐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在新郑展开,群众的幸福指数也随之攀升。让我们通过一些鲜活的场景,透过画面、透过文字,看看百姓们多少梦想成了真,倾听群众走在幸福路上那节奏清亮的幸福拍手声。

政府资助 助力学子奔前程

梦幻般的城堡、美丽的蘑菇房、绚丽的虹桥、环保实木上下双层床、消毒柜、电子钢琴……在新郑市和庄镇第一幼儿园,记者仿佛走进了一个童话王国。近年来,该市大力推进幼教发展均衡化,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民办幼儿园为辅助和支撑,提升全市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与此同时,一项项惠民政策也得到了老百姓的拍手称赞。“以前每到开学前,家人就为我的学费和杂费发愁,现在,我们高中生享受到了免学费的好政策,300块钱对于像我这种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帮助真的很大。”新郑一中分校的小培说。

这样的好事不止这一个,据了解,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费补助、为家庭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在义务教育阶段及高中阶段开展的一项项资助工作,都给学生带来了惊喜。

幸福密码:

●让城乡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让城乡所有适龄孩子都能接受十二年的免费教育,免除新郑籍普通高中学生学费。

幸福清单:

●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实现每个乡镇都有公办幼儿园。目前,新郑市共有各类注册幼儿园72所,其中公办园9所、企业办园1所、民办园62所。

●从2009年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免除学费行动计划,全面普及高中教育。

●继续完善扶贫助学体系,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费补助、对中职学校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补助、继续做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不让每一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幸福感言:

●一所所设备一流的学校,一位位诲人不倦的教师,一批批全面发展的学子,一年年高考取得的佳绩……新郑教育作为该市社会事业的一个方面,让学子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曲径通“业”处

百姓有“钱”途

清晨,缕缕阳光倾洒河面,新郑市和庄镇付庄村西北角的鱼塘边一派热闹欢腾的景象。一些农民专心当起了“渔民”,每天早上8点左右都像上班一样来这给鱼儿喂食。河里鱼乱跳,岸上人欢笑。该村村民付国军是个有4年“渔龄”的“渔民”,他介绍说,付庄村利用紧挨双洎河的优势,在低洼处修建鱼塘150多亩,一个5亩的鱼塘一年可赚3万块钱,比种地划算多了,还省心。

养鱼在付庄村占了大分量,而苗木花卉在当地更做得有声有色。每年春天,外地的商人或新郑市民都会来此购买花卉苗木,让当地百姓喜笑颜开。除此之外,该村村民还利用靠近市区的优势,出外打工赚钱。还有一些4050人员、返乡农民工、进城求职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各类求职人员在新郑每年举行的“双免”工程实施暨城乡劳动力春季招聘会上或新郑市人社局网站、招工宣传栏、人才市场上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其实,新郑市其他地方的群众也一样,通过各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就业需求。如今,很多市民享受到富裕的生活,手中也不差钱,敢放开手投资创业;敢花钱了,冰箱、电动车、空调……大件的东西不断地往家搬,还将小汽车开到了家中。

幸福密码:

●围绕“让所有成年人能创业、会就业”,把扩大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并把“让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实现创业就业、社保统筹”作为“十个所有惠民生”的政策措施之一。

幸福清单:

●继续推行由市财政买单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免费推荐就业的“双免工程”。

●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建立规范就业援助制度。

幸福感言:

●就业固本——各种工作岗位、各种各样的就业方式,让你劳有所得,让人才学有所用,让新郑市民生活得更幸福。

盖新房 住新家

农村再谱“和谐曲”

近日,记者在新郑市薛店镇格大张村看到,村里红瓦小楼,民居错落有致,道路四通八达,农民剧院、图书室、篮球场、健身器、活动室等一应俱全。新型社区不仅使农村面貌大为改观,也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新郑市以规划为先导,以产业为支撑,以合村并城(镇)、建设新型社区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批合村并城(镇)新型社区建设试点已展现出新面貌。

“想不到啊,过去俺村‘厕所露天在村口,猪圈牛圈靠床头,锅灶一点满屋灰,泥泞道路难行走。’现在是‘看病吃药能报销,孩子学费不用掏,想买东西超市挑,门口就能乘公交,无柴无煤心不慌,沼气一拧饭菜香’的好日子。”村民陈金红高兴地对记者说。

在格大张村,医疗卫生室、超市、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尽有。在新型社区规划中,新郑市立足于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有利于小城镇建设进行科学设计。文化大院、社区书屋、体育设施、健身器材等社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

幸福密码:

●近年来,新郑市把新型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抓手,走出了一条具有新郑特色的新型社区建设之路。

幸福清单:

●2006年,新郑市先期开展了“试点先行、百村整治”活动,全面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至2009年年底,共完成11个综合整治村的改造任务,同时启动了4个中心村和2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2010年,完成2个综合整治村的改造任务,2个新建新型农村社区的年度建设任务和2个南水北调移民新村的建设任务,同时启动6个后备村的前期拆迁和规划工作。

●根据村镇规划体系要求,到2030年,新郑市现有309个行政村将逐步整合为33个中心村和113个基层村。

幸福感言:

●城乡一体、共同发展、同步富裕,咱农村的生活真的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看病报销解忧愁

“现在咱看病,政府都帮着报销一部分呢……”

“咋不是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用大啊!”

近日,在新郑市人民医院的一个窗口,手拿药费单的和庄镇村民高巧荣的话引起了排队群众的共鸣。

新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该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参合患者住院补助费用补偿封顶线由6万元提高到10万元,为患者家庭减轻了很大负担。

农村群众看病可以报销,城镇居民看病是否也会享受到优惠政策呢?该市新华路街道74岁的孙大爷给记者讲述了他的故事。他早就加入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今年夏天患了感冒住进医院,花了260元钱,出院时按照规定获得住院报销费用100多元。“这在以前,谁敢想啊。”孙大爷还告诉记者,他的街坊邻居都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据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两个制度运行以来,减轻了参保人员就医的经济压力,得到了参保人员的认可。

幸福密码:

●新郑市将“让所有居民享受城乡新型医保、大病救助”作为“十个所有惠民生”之一。

幸福清单:

●目前,该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67%。1~6月份,共办理合作医疗补助120273人次,补助金额4146.22万元。

●截至目前,该市共有94472人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6月份,共支付医疗费用515万元。

幸福感言:

●群众认可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群众感受到的幸福,才是真正的民生。无疑,感受到“看病报销”带来实惠的百姓脸上的笑容,才是最美的证明。

出门有“车”坐

老来有保障

两年前,60岁的新郑市八千乡君赵村村民白晓军在该市刚开始推行“全市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城乡公交车”政策时,就办了老年优待证。

“刚拿到证的时候,我还真有点不敢相信,这么个小本本就能在新郑随便坐车?”白晓军笑着说,“现在可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而是这个小本本太方便、太好用了,就像所有公交车都是咱自己的‘私家车’!”

今年80多岁的新郑市城关乡小占庄村的高大娘也乐得合不拢嘴——“没想到,老了还能领钱花!”原来,按照规定,8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都能领取30元生活补助。

除此之外,新郑市从养老保险、新建扩建敬老院等入手,让老年人老来有保障,生活更幸福。

幸福密码:

●新郑市将“让所有60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乘车、老有所养”政策,作为“十个所有惠民生”政策之一。

幸福清单:

●推行城乡新型养老保险,目前,全市9.08万名60岁以上老人中有8万多名享受新型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8.9%。

●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老年人活动中心。

●投资2300万元建成了新郑市社会福利中心。

●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车达到了全覆盖。

●每个乡镇都建设有敬老院。

●所有百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可享受市财政发放的500元生活津贴。

幸福感言:

●新郑市紧紧围绕“让所有老年人待遇优、受尊重”,贴心保障他们的晚年生活,让他们老来也能“夕阳红”!

一汪清流 浇灌“花开”别样红

供水工程如雨后春笋,在新郑遍地开花;自来水管似甘洌泉眼,汩汩不息;农用机井大显神力,大旱之年“赶走”旱情。在新郑的大地上,“民生水利”,让越来越多的新郑市民绽放出灿烂的笑颜。

2009年春节,对于龙湖镇荆王村群众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祖祖辈辈期盼的水终于引进村里。“背水驼了背,肩膀最遭罪,脚板起老茧,盼水盼穿眼”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80岁的牛梅珍老人告诉记者:“我咋都不敢想,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像城里人一样,坐在家中就能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IC卡是用来打电话的,还能用来浇地?是的,在新郑,“浇地IC卡”如今已走进农村服务农业生产。新村镇裴李岗村村民高书贵颇为感慨:“以前浇个地像打仗,全家齐动员,拉泵、背电表、放管……碰到大旱之年,只能眼睁睁看庄稼旱着。如今,只要拿着IC卡朝智能控制器上一刷,插上软管就可以浇地了,太方便、太神奇了!”

幸福密码:

●坚持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民生水利的第一要务。坚持把让所有城乡群众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和让所有井灌区农田实现旱涝保收、农民致富作为实现“十个所有”惠民工程的重要抓手。

幸福清单:

●目前,共建成孟庄镇、薛店镇、和庄镇、郭店镇、梨河镇、八千乡等集中水厂6处,联村供水工程14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119处,基本实现了全市村村通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2010年,实施了第一水厂改扩建工程,新建1500立方米清水池1座,改造延伸供水管道16公里。

●2009年~2010年,全市升级改造机井3500眼;2011年计划实施3000眼农用机井综合配套升级改造的建设任务,目前已完成升级改造机井1823眼。

幸福感言:

● 汩汩清流,浸润民心;碧水蓝天,扮靓新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郑市以民生为主线,大力发展水利,真正实现了人与水的和谐。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