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最牛违建”背后是“最牛渎职”
“治堵”不限公车
是一种倒退
跨省补课,“补”出的是教改漏洞
上海高楼火灾反思
不能止于刑罚
一位基层文物工作者的60年坚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治堵”不限公车
是一种倒退

“治堵”不限公车

是一种倒退

广州治堵方案在限制公车上态度游移、反复无常,既是对此前既有共识的一种颠覆,也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政策性倒退。

据《南方日报》报道,历经近8个月的反复修改,《广州市关于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状况的工作措施》日前出台。人们发现,与今年1月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方案最显著的变化在于:“2015年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的表述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严格规范公务车使用管理”这样一句空泛的表态。

媒体报道说,对于最终治堵方案不再提及限制公车,有广州市政协委员表示失望。其实,失望的何止政协委员。治堵方案在限制公车上态度游移、反复无常,既是对此前既有共识的一种颠覆,也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政策性倒退。

公车数量太多、使用太滥的情形由来已久,民众早已不堪其扰。尽管有关部门往往对于真实的公车数量讳莫如深,或者只是以最窄的口径统计,但是,公众依然能够通过那些闪烁其词的“信息公开”中,约略感知到一些实情。以广州市为例,据媒体报道,保守估计,目前广州的公务车数量应接近20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80万辆)的11%。大量的公车上路,不仅容易引起公众对其是否私用的猜想,也加剧了道路的拥堵。

因此,为平息民怨计,为减轻堵车计,政府有关部门都应该加强对公车数量的控制,不能放任自流,坐看公车不断增长。无论限制的实际效果如何,至少在“限制公车”的理念上,有关各方是早已形成了共识的。公车没有道理无节制的增长下去,城市道路不应该继续承载不断增加的公车。今年1月份广州制度方案(讨论稿)对此给予高度关注,正是这种共识的体现、民意的体现,其获得公众的普遍欢迎,是顺理成章的。

而眼下,最终方案却删除了限制公车的全部表述,这样的倒退让公众难以接受。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手删掉了限制公车的表述?条文删改的背后,又是经历了怎样一次次权力与民意的博弈?这样的“终极方案”,究竟还能在多大程度上赢得民众的信任?这些都是未知数。

试探着迈出了几步,最后却又回到了原点。“严格规范公务车使用管理”,这样的原则性规定放之四海而皆准,又如何能够约束某些机构极度膨胀的公车需求?有论者认为,即便是方案中保留下“限制公车”的表述,也很难操作。殊不知,如果连意见性的规定都没有了,岂不更无从措手了。

可以说,限制公车在治堵方案中的反复轮回,也暴露出广州市治堵方案缺乏公众参与的弊病。官员闭门制订、修改方案,民众只能期望他们放下身段,却无法形成可以与之博弈的意见。在这样的过程中,失去监督的官员删除限制公车的表述,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印 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