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最牛违建”背后是“最牛渎职”
“治堵”不限公车
是一种倒退
跨省补课,“补”出的是教改漏洞
上海高楼火灾反思
不能止于刑罚
一位基层文物工作者的60年坚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跨省补课,“补”出的是教改漏洞

山东德州一所中学为了逃避检查,400名高一学生跟老师集体到河北省一所学校进行补课。按照学校要求,补习一个月,每人要交1000元钱补习费。学生称,补课自愿,但是假期补课的内容,开学后老师就不再重复讲了,因此只能听从学校安排。

本地监管严,就把补课的地点设到外省,“聪明”到利用跨省“打游击”来躲避监管,真是难为学校能想得出这样的高招来。学校绞尽脑汁要把补课进行到底,显然不单单是为了学生的学业考虑,否则的话也不至于短短一个月就要交1000元补课费,而且还一再强调补过的知识新学期上课不再讲授。旁观者再迟钝,也能感觉得到学校千方百计补课背后的见钱眼开与求“财”若渴。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对于学校想借补课闷头发大财的“小算盘”,补课的学生也好,最终掏补课费的学生家长也好,未必不知道,之所以还是接受了高价补课的无奈现实,原因何在大家都心知肚明。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这么久,成效如何,看看学校为了补课而挖空心思就能得出一个并不乐观的答案。学校的跨省补课之所以有市场,学校之所以要冒着被追责的危险跨省补课,归根结底还是应试教育的魅影在作怪。对于分数的片面追捧使得再荒诞的事情都有了存在的可能,教育部设定的“雷池”也就有了成为某些学校眼中可以随意跨越的水沟的理由。

引导学校把智慧用到教书育人上而不是用到和教育部的禁令“打游击”上,提醒老师把心思用到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借补课为名敛财上,绝对不是惩罚几所顶风作案的学校就能办到的。毕竟,在无法从根本上撼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的情况下,再不可思议的补课都会有市场,再严密的监管也难免有漏网之鱼,再严厉的追责也不可能从根本上震慑住学校打游击补课的冲动。所以我们才想再一次追问,真正有成效、动真格的教育体制改革还要让大家等多久? 广 则 文 右 左 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