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打造高素质女儿,错误的教育比不教育更糟糕
闲话徽墨
汉代的壶
《民国对联中的人和事儿》
万山路
西柏坡赋
郑州的梧桐
tpzz211083
tpzz2110710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尽管不想声张,奉天城还是有不少人知道了消息。张家本来只包了一个车厢,可到了车站一看,偌大的站台竟然挤满了人,争先恐后地往车上挤,瞧那架式,仿佛上不了车会有性命之忧似的。吴俊升无奈,只好现与日本人联系,临时加挂了几节车厢,才算把这些典型的不速之客都塞了进去。

日本人在车头挂了一朵大红花,车两旁结了几条彩绸。张学良所坐车厢两边各写了相同的一行字:张公子汉卿新婚大典。张学良见了,心中生烦,让吴俊升把花啦绸的都撤下去。吴俊升说,日本人也是好意,可不能卷了人家的面子。再说了,这是喜事,热闹热闹也好,你爸要是在这儿,也会同意的。

张作霖只派了四大天王跟着张学良。菜王说,要不要多叫一些人,大少爷要是跑了,可啥都抓瞎了。张作霖说,放心,他不会跑了,你们的任务也不是盯着他,我的儿子我心里有数。

张学良确实是认认真真地赴郑家屯参加婚礼的。天刚亮,他就去了孔雀理发厅,找杨孝忠理发。杨孝忠已经知道了张学良的身份,能有这样一个贵人子弟当自己的徒弟,杨孝忠感到脸上很有光彩。他像完成一件艺术品一样,给张学良理了一个时下最时尚的发型。告诉张学良,这个发型,你只能穿西服,要是整个长袍马褂,再戴个黑礼帽,就完犊子踹了。所以,从奉天到郑家屯的一路上,张学良没穿那身婚礼服,一身笔挺的西服,一条鲜艳的领带。一路上,挺直腰身坐着,不敢把头发须臾靠到椅背上。张怀英一脸坏笑,大声与吴俊升说,嚷得满车厢都听见了,吴大爷,你告诉开车的日本人把车开稳当点,千万不能急刹车,这要是冷不丁一下子,把我哥的头发弄走样了,我们可饶不了他。张学良瞪张怀英一眼,仍是正襟危坐,笔直地像一根宁折不弯的树棍。

车到郑家屯已是下午,张家人都住进了吴俊升的公馆。明天的婚礼将在这里举办,吴公馆里里外外粉饰一新。院里挂了几十个纱灯,火一样的红。公馆主楼正面墙上贴了一个足有五米见方的大喜字,把气氛营造得很是浓烈。

郑家屯第一次来了这么多的达官显赫、贵妇佳人。达官们挺着胸,贵妇们扬着脸,满街只见花团锦簇,金悠银荡。镇上所有的旅店都被包下,仅有的一条街面上停满了汽车。郑家屯的人是见过世面的,但从未见过一次聚集了这么多豪华车。人们顺着街从北走到南,再从南走到北,挨个品评一番。这车怕是十垧地换不来呢,哎,你看那个,光闪闪的,该不是宝石做的吧?乖乖,把咱全镇都砸巴砸巴卖了,怕也买不上这一台车呢。郑家屯的人都知道张作霖,认识他的也不在少数。进奉天之前,张作霖有好几年都是在这一带驻扎。那时节,张作霖经常早起来到小摊前,蹲在木板凳上,稀里呼噜地喝着豆腐脑。晚上若是没有什么要紧事,他也会来到街边,脱光了上衣,守着一盏煤油灯,跟几个小混混喝酒划拳,就着月亮喝他个斗转星移。可如今,恍恍不过几年,人家已经贵如天子,人没到,气势就把人砸得晕头转向了。

吴俊升准备的花轿是一顶三十二人抬的大轿。张学良看着那轿有些眼熟,像是奉天故宫里皇娘娘坐过的,也就是表嫂家花了一万大洋外加两只老山参租来的大轿。张学良问过吴俊升,才知道真是那台大轿,只不过重新做了装饰,原先那轿帘已经千疮百孔,像是乞丐腰里缠着的破布。吴俊升说,你知道这轿是怎么运到郑家屯的吗?这么大个家伙,上不了火车,日本人说超高又超宽,没法装。没办法,只好找六十四个人,换班抬,从奉天直接抬到郑家屯。我的亲妈活奶奶吔,几百里路,到了郑家屯,把我那六十四个棒小伙子都累趴下了,一个个喊爹叫娘的。张学良由衷地说,谢谢吴大爷了,让您费心了。吴俊升说,你是张家第一个结婚的后辈,也是我们拜把子兄弟的后辈中第一个结婚的。所以,得办好,办得像样。再说了,你爸信得过我,把这么个大事交给我办,我说啥也不能给办马虎了,是不是?张景惠、汤玉麟几人也应和着说,那是,那是,咱吴二哥看着大大咧咧的,办事准成着哩。

第二天天刚亮,迎亲队伍就在吴公馆的院子里整装待发了。张学良骑了一匹高头大马,马是日本纯种马,毛色在初升的太阳下闪闪发光,像是把一匹上好的锦缎披在了身上。刚听说是日本马,张学良踢了那马一脚,说什么也不上。吴俊升知道他心里想什么,贴在张学良耳边说,这马是给咱当坐骑的,骑在咱的胯下,明白不?你让它向东,它就得向东,你让它向西,它就得向西,不听话就骂它,打它,在它面前,你就是爹,就是祖宗!说完了又把马耳朵好一顿揪,小日本,听好了,你小爷要上来了,你给我老实点,不老实我一枪送你回东洋国老家去!吴俊升边说边把张学良扶上马,末了,又递给张学良一根马鞭子,拿着,不老实就抽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