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打造高素质女儿,错误的教育比不教育更糟糕
闲话徽墨
汉代的壶
《民国对联中的人和事儿》
万山路
西柏坡赋
郑州的梧桐
tpzz211083
tpzz2110710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闲话徽墨

据《徽州府志》记载,在唐朝末年,因战祸连绵,河北易州著名墨工奚超、奚廷珪父子,为了逃避战乱,渡过长江,来到安徽的歙州(今歙县)。这里水绿山青,松林繁茂,是制墨的理想之处,便定居下来,重操墨业。奚氏父子刻苦钻研,改进捣松、和胶等制墨技术,使墨的质量逐步提高,制成“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品,受到南唐皇帝李煜的赏识。奚氏父子被赐为“国姓”,改为李氏,奚超的六世孙李惟庆被封为墨务官。于是墨工李氏声誉大振,李墨也就扬名天下了。曾一度出现“黄金易得,李墨难获”的景况。到了宋朝这种墨的生产又有发展,遍及整个徽州府。“徽墨”之名,便由此而来。

徽墨具有色泽墨润、香味浓郁、舐笔不胶、入纸不洇、书写自如、历久不褪等特点。有人曾经做过试验,把用徽墨写成的字迹浸泡水中,数天之后,依然如故。因而有“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赞语。正因为徽墨有这种独特的性能,才能使历代许多名画家、书法家的传神之笔和真迹完美地、逼真地保存了下来。

徽墨在设计、造型、雕刻、描金、色彩等方面,也独具匠心。造型奇特,千姿百态。徽墨品种繁多,有高档书画墨、礼品套墨和学生用墨等,品种达300多个。礼品墨上雕绘着龙凤、仕女、山水、楼阁等图案,工艺精细,装潢美观。有的还饰金加彩,嵌上珍珠,形成“双龙戏珠”的画面。

徽墨不仅是有实用价值的文化用品,而且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品。墨模的图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并反映着每个时代的风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