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版:崛起郑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慈善荥阳 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慈善荥阳 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打造阳光低保
提升群众满意度用爱为优抚对象
开辟生命的绿洲以宜居健康城建设为平台
促进养老服务业蓬勃发展
“慈善文化荥阳行”启动仪式

编者按

慈善是荥阳的城市名片。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在我省公布“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的“政府支持”单项指数,荥阳市位居全国第三。

网友“小月晴天”在博客里写道:幸福是什么?这是每个人在思考打造幸福荥阳时都会追问的问题。

每个人的不同理解让幸福成为一个太大太复杂的问题,但是除去所有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份幸福都归属于幸福对象。打造幸福荥阳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妨问一下:我们是在为谁谋幸福?答案很明确:一个城市的幸福来源于生活其中的人的幸福,当她的民众普遍感到幸福的时候,这个城市就是一个幸福的城市。

正如媒体评论:“慈善荥阳重点提升人民幸福感,荥阳的全民慈善模式,从提出到践行,他们的慈善城市创建也一刻没耽搁。”荥阳市民政局从履行慈善为民宗旨,到应对汛情灾情;从打造阳光低保,到关心优抚对象,通过开创养老服务新局面,全力支持宜居健康城建设诸多方面的努力,交出的这份优秀的成绩单,受到了国家民政部的肯定。

将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反映民意,服务民心,民众乐哉,岂不幸福呢?

积极开展慈善救助

履行慈善为民宗旨

荥阳市继“全民参与慈善 创建慈善城市”项目获取2009年中华慈善奖后,“同在蓝天下 快乐共成长”孤儿帮扶项目荣获第六届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项目”。 贾峪镇石棚村的李春凤,荣获“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行为楷模称号。

今年4月21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亲临荥阳视察慈善工作,在听取荥阳市慈善工作汇报后高度评价,称荥阳慈善城市名副其实。

7月8日,由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主办,荥阳市委、市政府承办的“公益慈善与城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交流会”在荥阳召开。来自全国28个城市的民政或慈善机构,围绕“公益慈善改变城市”、“政府如何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等热点话题进行探讨交流。会上,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公布了“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的“政府支持”单项指数,荥阳排名第三。

策划各类救助项目,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

一是一帆助学项目正式启动,郑州一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开展在荥阳慈善总会成立“一帆基金”开展助学项目。投入36万元。并于1月首次救助我市300名学前儿童及小学阶段的贫困学子,救助为期一年,现场发放救助金达9万元。

二是为崔庙镇两位大学生村官创业成立慈善门店,免费为贫困家庭复印,市慈善总会送去价值2000元的爱心物资,以支持他们创业。

三是面临多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荥阳慈善总会积极协调为南部贫困山区购置7万元抗旱物资,并动员民政局志愿者帮助旱区群众。

四是打造应急快速反应。京城办曹李村村民李中海从家里遭受火灾到获得社会各界关爱和救助还不足24个小时,慈善工作站组织村民为李中海一家捐款6200元,京城办慈善工作处和曹李慈善工作站还送来了大米、面粉、食用油、棉被、衣服等生活用品。今年56岁的他感动地说:“慈善工作站真是俺的‘及时雨’啊!”

五是开展大型助医项目,3月3日,荥阳市慈善总会联合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的“关爱母婴,传承希望”暨“阳光携手健康行”慈善项目。“关爱母婴,传承希望”慈善项目针对我市贫困孕产家庭开展援助活动,投入资金15万元。截至目前已为25个家庭办理了援助手续;“阳光携手健康行”慈善项目,投入资金6万元为22人办理了援助手续。

六是荥阳慈善总会联合社会各界救助重症患者马文博。袁三军市长通过慈善总会为马文博捐款500元,慈善总会会长张水旺,市民政局局长、荥阳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杨赵莉还专程前往马文博家中探望慰问,在荥阳慈善网、慈善报上发布倡议,建立“马文博爱心救助基金”,短短三四天时间,社会各界就为其捐款5万元。

七是六一儿童节期间开展关爱儿童系列活动,荥阳慈善总会会长张水旺前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看望身患白血病的儿童,送去了爱心款及儿童读物。

积极应对汛情灾情

筑牢汛期救灾防线

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民政局认真分析今年救灾工作面临的形势,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中层为成员的应急救灾领导小组和应急救灾突击队。

切实加强汛前准备,保障应急工作需要。一是制定《荥阳市民政局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明确汛期救灾任务,应急方案,指导方针和工作措施。二是加紧救灾物资储备,当前,储备的物资主要有棉被、帐篷、雨伞、雨鞋等。同时与建业超市、乐购乐超市、白玉馒头及精粉厂等企业保持密切联系,确保一旦灾害发生能及时为群众提供饮用水及食品。三是组织演练,组织局防汛救灾突击队员进行紧急定点集合,练习搭帐篷等救灾演练,增强防汛救灾的实战能力。

加强灾害信息员管理培训,确保灾情及时报送。我市设立了322名灾害信息员,其中市级5名,乡镇级18名,村级299名。

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确保通信畅通。进一步完善局机关汛期值班制度,保证24小时在岗值班。

7月24日下午,荥阳市汜水镇、高山镇突降暴雨,汜水实测雨量89.2mm,高山镇石洞沟村降雨量90mm。受灾人口65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19.47公顷,其中绝收33.3公顷;受损房屋70户、233间。直接经济损失379.7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损失210万元,农业损失137万元,家庭财产损失32.7万元。灾情发生后,民政局立即安排人员赴灾区调查灾情。同时,要求两镇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动员灾民开展生产自救,减轻灾害损失。

打造阳光低保

提升群众满意度

为让最需要帮助的人群能够得到及时救助,荥阳市根据实际情况,本着应保尽保的原则,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行列。目前,荥阳市有农村低保户11271户18343人。城市低保户1275户2492人。

为确保荥阳市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受到影响,今年对城乡低保标准进行了两次调整,城市低保标准由245元提高到275元。农村低保标准由140元提高到180元。并对低保资金实行社会化发放,每个低保户在荥阳市的邮政储蓄银行都办理有个人账户,保证了及时足额发放。

用爱为优抚对象

开辟生命的绿洲

2011年5月12日下午,荥阳市崔庙镇六级残疾军人鲁德发的侄女匆匆来到民政局优抚科,言称鲁德发患肺癌住院花去5万多元,家中积蓄已用尽,急需报销前期医疗费以便继续治疗。按照规定,正常的报销时间是每月的15日至20日,民政局局长杨赵莉同志得知这一情况后,要求特事特办,由民政部门先行垫付资金,然后再履行报销手序,为鲁德发解决了燃眉之急。

多年来,荥阳市积极组织开展“关爱功臣”活动,多策并举,基本解决了优抚对象的生活难、住房难。

如今,荥阳的广大优抚对象生活幸福,安居乐业,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正像杨赵莉经常说的那样:民政局就是优抚对象的家,民政干部要时刻牢记宗旨,不辱使命,用无私的爱为优抚对象开辟生命的绿洲。

以宜居健康城建设为平台

促进养老服务业蓬勃发展

郑州宜居健康城项目是以现代医疗服务、康复、养老、中医养生、休闲观光为核心建设高端现代化医疗服务业新区。荥阳市民政局抓住郑州市建设宜居健康城这一良机,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自身优势,多措并举,全力开创养老事业新局面。在政策上,大力扶植社会养老机构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政府优先解决在土地和手续审批、建设资金短缺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进一步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为养老机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措施上,立足整合资源,发展“医养结合”,把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功能相统一,实现医疗与养老的互利发展。同时,大力发展老年用品行业,形成集养老和老年用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老年产业链,把荥阳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老年用品生产基地。

目前,投入运营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3家,总床位数达到584张,分别是荥阳市滨湖花园老年公寓、荥阳市和佑尊长园老年公寓以及荥阳市二春托老站。

打造慈善城市,打造“幸福荥阳”,让这座爱心之城永沐和谐春光。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