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城市表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疑似“啃老”
心酸的留言条
在新疆吃烩面
最好吃的一顿饭
给父亲的祝福短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我们没有特意教啾啾认字,她是怎么认识这么多字的呢?回想起来,大约有几个途径。其一,平时开车外出,她坐在车里,喜欢读路旁商店的招牌,有不认识的字就问我们。其二,她看着歌谱弹钢琴,开始时大部分字不认得,慢慢就对上了。其三,看有字幕的动画片,由听台词而认识了字。其四,就是看妈妈给她念过的书,连猜带蒙,熟字越来越多,终于把生字都收编了。

在啾啾身上,家庭环境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正是我所说的“合适的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她的爸爸妈妈都是做文字工作的,在耳濡目染中,她很容易对文字产生兴趣。

3岁时,她就经常给我和红写“信”,用圆珠笔在稿纸的每个方格里认真地涂写,写满一张纸,便放进信封,用胶水封口,然后一脸严肃地交给我们。当然,信上的“字”,除了少数几个,我们都不认识。

她4岁时,我们之间有一次有趣的谈话。她翻到一本书,是关于尼采的,上面有尼采的像,她一页一页翻这本书,看见有铅笔记号,问是不是我画的,为什么要画,不同的记号是什么意思。我解释说,我看书时,觉得重要的就画一个小圈,觉得不对的就画一个小三角。于是,她非常耐心地查看所有的记号,在每一处都指点着报告:“这里是重要的。”“这里是不对的。”最后,她有些遗憾地说:“好些字我都不认识。”我赶紧安慰她说:“你认识的字已经很多了。”不久后,在她的一本童书上,我看到了用铅笔做的类似的记号,有小圈,也有小三角。

还有一回,她坐在双层床的上铺,埋头做着什么。红攀上去看,发现她拿一支红笔,正在一本书上画,已经圈起一个字,用一条红线把它拉出去,再在书页的边沿上画了一个小圈。红是编辑,这是改稿上错字时用的符号,居然被她学去了。她告诉红:“我学妈妈。”

从4岁起,啾啾就迷上了阅读。从幼儿园回来,她一进门,总是鞋子都来不及脱,就挑了一本书,坐在地毯上读了起来。她告诉妈妈:“我看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好像在里面似的。”

会阅读后,家里的藏书对于她有了全新的魅力,她经常会抽出一本来翻翻。一天,红说没有看过《战争与和平》,这边家里没有,我说有,啾啾也立即说有,立刻替妈妈找了出来,可见对家里的藏书已经相当熟悉。过了几天,她看见红在看别的书,就问:“你为什么不看《战争与和平》了?”红说:“我翻了一下,觉得别的书更好看,就看别的书了。”她说:“你没有进去。”真是一针见血。

随着年龄递增,啾啾开始思考越来越多的问题。有一天她对妈妈说:“我知道了,时间是一阵一阵过去的。”妈妈不明白,啾啾解释说:“比方说,我刚才说的话,刚才还在,但现在已经没有了。我想留下它,但已经留不住了。”

当我听到妻子转述这段话时,不禁疼惜又骄傲地惊叹:“老天,我的小哲人!”

啾啾一天早晨突然问我,在世界另外一个地方是否还有一个自己?我听到这个问题时,汗毛都立起来了。顿了顿答道:“可能你俩还能遇到呢。”但啾啾忧伤地说:“不会遇到的。”她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回头跟妈妈说:“我想知道自己老了以后,是否在世界另一个地方会长出一个人,虽然和我长相不同,但那个人其实是我。”小小年纪,已经想到轮回的问题,我再次被女儿震撼了。

千万不能小看孩子,因为四五岁大的孩子已经开始思考死亡、长大等问题,只是大人没有注意或者忽略,甚至压制他们的一些想法罢了。

我知道我的女儿能够享受阅读的快乐了,应该给她准备更合适的读物,就选购了一套世界文学名著的缩写本,有20多册。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基本上读完了。最早读的是《鲁宾孙漂流记》《苦儿流浪记》和《八十天环游地球》,她最喜欢的是《堂吉诃德》,经常笑谈其中的情节。

啾啾看书是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的。比如说,读《聊斋志异》连环画,她发表议论:“都是写爱情的,写一个书生爱上一个有点儿神秘的女孩。”很准确。

我几乎不看电视,红也就看看球赛,偶尔看一两部电影。除了收发邮件,我们都基本不上网。在这样的氛围中,啾啾喜欢看书和学习,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她看电视也很少,小时候看动画片,上学后连动画片也不怎么看了,因为课余的时间太有限,她要省着用,看她喜欢的书。至于网瘾之类,对于她就是一个遥远的传说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