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12
47
散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常州“大麻糕”

恽淳世

常州“大麻糕”——俗名“草鞋底”。它是常州的一张名片,市“非遗”申请项目,“中国小吃谱”收录品种之一。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关于起源,还流传着一则有趣的故事。

清咸丰年间,常州城内浮桥头有个万华楼茶楼,除供应茶水还兼卖自制的麻糕。当时的麻糕三个小铜钱一块。许多挑夫、脚夫买了边走边吃,不影响赶路或做活。由于麻糕呈椭圆型有点像鞋底,吃的人又大多是穿草鞋的体力劳动者,所以大家就将麻糕叫做“草鞋底”。一天,一位独轮车夫对万华楼的麻糕师傅王长生说:“我是做力气活的,麻糕起码要吃三块,干脆这样吧;我给你一个铜板,你替我用一块麻糕的皮子包三块麻糕的馅心好否?”王长生欣然同意。于是最早的常州“大麻糕”就这样诞生了。

王长生因此受了启发,他想:“这样的‘大麻糕’着实对车夫、脚夫的胃口呀!”便每天制作了出售,果然顾客盈门,茶楼生意更为兴隆;做久了,麻糕不断改良,越做越好,越做越有特色,最终成为了常州的地方名点。

常州“大麻糕”的原料配方和制作方法简介如下:

原料配方:上白面粉4.15公斤、酵种600克、去皮白芝麻500克、食碱25克、饴糖100克、精盐50克、绵白糖625克、葱末250克、猪板油500克、熟猪油1.75公斤(制50块)。

制作方法:1.将面粉(3.5公斤)放入面缸,倒入熟猪油,揉搓均匀即成油酥(5.25公斤)。将面粉(650克)和酵种放入面缸,加50度热水600克(秋、冬用70度、夏用30度),和成面团,发酵后,把用50克热水溶化的碱液倒入揉成发面团(1.75公斤)。2.将猪板油洗净,撕去膜衣剁成茸放于盆内,加入精盐拌匀。3.把发面搓长条摘成面剂50只(每只重35克),将剂子揿扁成圆皮,包入油酥(105克),收口捏拢后略揿扁,用擀棰擀扁,自左至右卷起,再擀扁推长,自外朝里卷起,再略揿扁,然后包馅。甜麻糕每个包入绵白糖(25克),咸麻糕每个包入咸板油馅(20克),葱末(10克),收口捏拢再略揿,用擀棰擀成1厘米厚、17厘米长、中腰宽12厘米的腰状糕胚。用热水100克把饴糖调成液体,分别涂刷在糕胚表面,再逐块蘸满芝麻,翻转糕胚使芝麻面朝下,然后双手略蘸清水抹在糕底。将糕胚贴在烧热的炉中,每炉可贴20块,用小火烘烤,炉口盖上水钵,约4分钟即可成熟,然后轻轻铲出。

产品特点:色呈金黄,香脆松软甜鲜,皮薄酥重,层次分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