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12
47
散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硝滩街与硝滩

王瑞明 杜丰芮

硝滩街位于管城回族区。西起紫荆山路,东至塔湾路,长400多米,宽9米。硝滩街的得名与这里曾是郑州颇有名气的硝盐滩地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片硝滩地,经过改造运土垫高,埋设排涝管道,居民渐渐增多,住房也日渐改善。1982年政府在这里建起几幢居民楼,逐改名为商城新村。现如今这里已密集的建设起了50余幢6至7层的居民大楼和商业、服务业等设施,成了比较热闹的较大型居民区,并划分了硝滩东、西、北3个居民委员会,辖区住有600多户3000多口居民。由过去一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改造成了绿树、高楼、柏油马路组成的美好家园。为了让人们怀念那些逝去的岁月,牢记这一区域的历史变迁。形成街道后,郑州市地名办公室于2001年10月正式命名为硝滩街至今。

追述源流,硝滩街这一大片荒野上由于地势低洼,遇上阴雨连绵,则为一片汪洋,若逢干旱季节,地面泛出一层白茫茫的盐疙疤,即人们常说的硝盐。滩地不长庄稼,仅在东边住有一些人家,形成一个盐碱胡同。人们为了生存,只好靠刮碱土熬硝,晒盐,以维持生计。天长日久,原来的盐碱胡同,便成了盐碱滩,简称硝滩。

据老街坊们讲述:熬硝盐很艰难,系用最原始的提取方法,首先由人们在硝滩地面上用铁耙将土耙虚,再用石磙把上压平,等一个时期,地面即泛出一层白霜,就将它收集起来,堆到淋硝的泥土池旁。泥土池多是长方形,大约为十来平方米,高3尺上下,泥池一头的下方,埋有一口大水缸,是盛淋下的硝水用的。在每个泥池的旁边都打有一眼离井口很近的水井,但这里的水很苦,不能吃、喝,是专供淋硝用的。将泥水池旁的硝土装到泥池子里约9成满,用井水灌满,然后慢慢将硝水淋到水缸里,硝水颜色好似浓茶一般。检查硝水质量的办法,是把一个生鸡蛋放在硝水缸里,鸡蛋漂起来的质量就高,若沉下了质量就很低。熬硝的人家,都立有一个半人高的大火炉,上面放一个头号大铁锅,把硝水放到锅里煎熬,水熬完了,再经过精心处理,硝和盐就都分别出来了,一次大约能出硝5斤上下,出盐13斤左右。硝,它是矿物质名称。是一种白色的结晶体,成分是硝酸钾,可制鞭炮、玻璃、硝酸等。盐,一种白色的结晶体,成分里有食盐、硝酸钾、硫酸钠,可以用于皮革工业鞣皮子等。居民们以此为生,卖提炼出的硝盐或以此为原料制成鞭炮卖到市场上。

这种古老落后的提取硝、盐、熬制生产方式已成了历史。让我们记住这里曾有的艰难困苦与今日的辉煌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