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连 载

17

几天后回家,阎宇看阎肃不太忙,就顺嘴跟阎肃神侃起这部书来。这事阎宇可不敢让妈妈知道,妈妈那会儿恨不得阎宇除了吃饭,就一心复习功课,厕所都最好少上。在阎宇的心中,这事和阎肃说呢,他是不会大惊小怪的。阎肃听完阎宇连说带比画、略加夸张的片断描述后,露出一种小事一桩的神情,顺手拉开书桌最下面的抽屉,拿出几本书问:“是这个吗?”

阎宇一看,我的天哪!精装,彩色封面,四本一套的《射雕英雄传》!“老爸,你真行啊!你怎么有这个啊?”

“没想到吧,你说得这么热闹,还以为我没见过吧。”

“见过见过,您老什么没见过啊!快让我看看吧,我都快急死了!”

“那可不行,”阎肃得意之余又反应过来了,说:“你还有两三个星期就高考了,等考完再看吧,又跑不了,我给你留着。”

阎宇一想也是,又跑不了,强咽了一口唾沫,却也将心思又转到了高考上,不再六神无主地惦记《射雕英雄传》。

那年高考,阎宇取得了全校文科第一的好成绩。上了大学后,他更是勇于尝试,下海经商,结果大学还没毕业,就弄出了一个服装加工厂,效益非常好,毕业后又开广告公司,业余时间也循着父亲的足迹写写歌词,配上曲后竟也传唱大江南北,好评不断。2007年,阎宇又踏上了一个新的领域,开始频频出书,按阎宇的说法,他写小说有“玩票”的性质,因为老爸内心深处有让他子承父业的愿望,他得拿出点行动来证明虎父无犬子。结果父亲还没少拿他写的书送朋友及领导。

如今,已是一名银行副行长的阎宇还要在百忙中写一本小说,他要让80岁的父亲再次高兴高兴,以报答父亲对自己的不放弃、费尽心血的养育之恩。

阎肃一生得到过无数的荣誉,可他把名利看得很淡。他常说:“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在教育孩子方面,阎肃也深谙些“四然”之精髓。

宠爱无边、教育有范儿

——李咏:我和女儿法图麦的故事

李咏,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新疆乌鲁木齐人。主持节目有《幸运52》《非常6+1》《梦想中国》《咏乐汇》等。曾多次主持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小鼻子小眼,脸长得和马一样,头发弄得溜光锃亮,一笑起来满脸褶子,不仔细看实在不知道是哭还是笑,穿着压了花边的亮色衬衫,乱扔问题卡片,这一切在央视绝对都是另类。而随着《幸运52》《非常6+1》,李咏火了,还成了央视的“当家小生”:“我是中国最红的男主持,也是央视的娱乐底线。”李咏的张扬与自信毫不掩饰。

李咏是回族人,女儿的名字自然也是回族名,“法图麦”的意思是“真主的女儿”,读李咏的文字,感受到这位央视名嘴宠爱女儿宠得没边儿,却在宠爱过程中边宠边教,俨然一副智慧父亲的范儿。

看不够、想不够、疼不够、爱不够的闺女

法图麦像我,打从出生就懒。何以见得?

她妈妈奶涨得厉害,她小嘴吮不住,只好先用吸奶器吸,我再拿奶瓶喂给她。第一次给女儿喂奶,看到她嘟起小腮帮子起劲儿地吮吸奶嘴,一副很舒坦很满足的样子,我哭了。哈文后来告诉我,那段时间我莫名其妙总是流泪,头一回发现我挺多愁善感的。

奶瓶这东西好啊,不用吮,倒过来就往下滴。女儿躺在我胳膊弯里,开始还猛嘬,后来发现了,不嘬也有,那就别受累了,张嘴等着吧。我就给她滴,她躺在下面挺惬意地吧唧嘴儿。

要不怎么说青出于蓝胜于蓝呢?“追求享乐”和她爹如出一辙,悟性可比她爹高得多。享受了一回,第二回就知道了。隔了俩小时,又该喂奶了,我刚把她抱起来,奶瓶拿在手里,人家直接把嘴张开等着了。

好,爸爸给你滴!在女儿面前,我就是没原则,就是没立场。

法图麦出生头几天,一般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很少睁眼。到晚上开始哭了,哭得那叫一个伤心,谁也哄不住,除了她老爸。

只要我把她往怀里一抱,轻声说:“小宝贝,我是爸爸。”她立刻就安静了,紧紧地贴在我怀里,无比踏实。

哈文怀孕期间,每天晚上10点钟,只要我在家,一定准时进行胎教。开场白都是一样的:“小宝贝,我是爸爸。”她一听见,马上有反应。哈文的肚子开始起伏跌宕,这里鼓一下,那里鼓一下,看来玩得挺开心。可出生时愣被一下子提溜出来了,又亮又吵不说,刚出来就被打了好几针,孩子能不委屈吗?

2

这情景倒让我想起了国内的居民楼,每到周末,家家户户洗的衣服都晒在阳台或者窗户外,其景象不也和这里很雷同吗?只是衣服换成了地毯,大大小小排满了整条街道,让我这个外乡人看来倒是有些新鲜:衣服再多也是一家几口的,可是这么多的毯子都铺在哪里呢?

后来走访过几个阿拉伯朋友的家才知道,原来地毯还可以这么“浪费”。除去厨房、阳台,几乎所有的房间都要铺设地毯,只是种类不同,样式各异而已:客厅和楼梯要铺设暗红色的地毯,卧室要铺设花纹镶饰的花毯,办公室的书桌下要铺一条椭圆的羊毛毯,院子的大门前还要铺设长方形的条纹毯,就连卫生间和浴室,也要铺设专门的塑料毯,坐便器前还要摆设一小块毛毯。这还不算上挂在客厅墙上的装饰挂毯和用于每天五次祷告的礼拜毯。尤其要提的是举办各种庆典时的毯子,阿拉伯人习惯租用帐篷举办晚会,这时候地毯就派上用场。不仅整个帐篷里要铺满地毯,帐篷外也要铺设一条迎宾的长毯,据说只有这样才能表现主人家的地位和对客人的尊重。铺设如此多的地毯,也难怪利比亚人为什么家家门前都放着成堆的鞋子。进门先脱鞋,已经是当地最基本的礼仪,而当地人一年四季不论冬夏都穿拖鞋的原因,除了和气候温和有关,我想,地毯也应该是其中的原因吧。

这么多的地毯,如何清洗就成了问题,地毯毕竟不像衣服方便清洗,却又是屋子里极易“藏污纳垢”的地方,所以专门清洗地毯的店面就应运而生。这些小店大多由突尼斯人开办,每到周五或者节假日的时候,就会有突尼斯的妇女挨家挨户敲门询问生意,据说还相当受欢迎。当然,除了雇人清洗,节省点的家庭也可以自己清洗。好在阿拉伯妇女大多在家做全职主妇,平时使用吸尘器、清洁剂等也可以节省体力和时间,如果换成我们国内工作家庭两不误的中国妇女,那恐怕头都要被地毯折腾大了。

关于阿拉伯人为什么如此喜爱地毯,答案不一,众说纷纭。从实用的角度上讲,铺设地毯的地面寒气少,暖和,方便活动,也方便穆斯林每天五次的礼拜。但记者认为,更大的原因还要取决于后者,也就是阿拉伯民族的传统。作为一个从驼背上走下来的民族,千百年以来,他们的生活习惯中仍然保留着游牧生活的影子。2000 年前的阿拉伯人逐水草而居,移动的房屋就是帐篷和地毯,既方便携带,又减少装运的空间。这一点从阿拉伯语的本身也可以体现,比如上文说到的“家具”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是铺开的意思,而阿拉伯语中的“餐桌”一词是席子的变体,其原因就是早先的阿拉伯人的家居是毯子、帐篷等布质细软,陈设家居时不用搬运,只需铺卷就可以。

时隔千年,尽管阿拉伯人的生活已经走进了别墅走进了现代化,但游牧民族的情结却依然保留了下来。地毯作为游牧民族的象征,也成了阿拉伯民族的标志。2006 年的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亚运会上,阿拉伯人就是以一条巨型飞毯拉下了闭幕式的帷幕。如今飞毯已经飞翔在了一个新世纪的天空,它上面乘坐的长袍翩翩手持水烟的阿拉伯男子,也许已经换上了西装革履。

持续半个月的婚礼

阿拉伯人也许是世界上最重视婚姻的民族。来到利比亚才两个星期,我在工作中就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已婚的女人比年轻姑娘更有地位,而已婚的男性往往会比单身汉得到更好的工作。就连放假之前同事的相互问候也是:“去小朝还是去结婚?”——把去沙特做小朝觐和结婚相提并论,可见婚姻的重要性。前几天,碰巧我的利比亚同事即将新婚,邀请我参加他的婚礼。而婚礼之隆重,连我这个来自礼仪之邦的中国人都为之惊叹。利比亚人的婚礼通常为五天,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相比,这个漫长的婚礼还只是“压缩版”的,更有甚者是长达半个月甚至更长!鉴于后者实在是令人望而却步,我在这里把我参加的“压缩版五日婚礼”介绍给大家。

婚礼第一日:婚约日

换句话说就是结婚登记日,不同的是中国人去民政局,利比亚人去的是清真寺。订立婚约当天,新郎新娘并不到场,而是由双方各出两名亲属作为新郎新娘的代表,邀请亲朋好友做见证人。大家一同来到清真寺做礼拜,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谢赫)宣读古兰经,并签立具有法律效力的婚约。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