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警惕掺假食品的
劣币效应
严厉问责、弥补漏洞
才是有诚意的道歉
“撑伞仙女”
赔钱了,就可以不追究吗
“落选”衬出
科学界有多真
公开透明
重在对接社会需求
公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严厉问责、弥补漏洞
才是有诚意的道歉

严厉问责、弥补漏洞

才是有诚意的道歉

短短3个多月,故宫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十重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问与信任危机。8月19日,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现身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并向公众致歉。

从专访内容看,媒体曝光故宫所存在的问题大多查有实据,个别事件也是由于自身操作不当致使外界误解。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意外。也有人称,故宫陷入“十重门”,实是内部争权夺利所致。但对公众而言,最重要的是看这些问题是否属实,以及故宫是否存在制度和管理漏洞。从目前披露情况看,故宫在用人、管理、安防等多方面确实漏洞多多,已然全面“失守”。

虽说郑欣淼院长刚刚才站出来回应舆论,但他的言辞颇为恳切,且对问题并不刻意回避。他说:“故宫无小事,我们必须百倍戒惧,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极其谨慎小心地处理好每一细节,没有任何客观原因能作为原谅自己过失的理由。”我们愿意相信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并且期望,有人能大胆破除故宫积弊,掀起一场发自灵魂深处的变革。

改革,首先需要正视问题之所在。故宫的问题,第一是自我定位不清,责任意识淡薄。必须清楚认识到,故宫——包括故宫里的所有文物,都属于全民共有财富,也是人类历史遗存。作为看门人和守护者,故宫人员对待任何院内文物(包括建筑物)都必须依法依规,秉持公共理念和责任意识。

其次,也正因责任缺失,故宫在管理制度和运作规范上均出现重大漏洞。故宫在日常管理中,人浮于事、权责不清等问题层出不穷。在展品遭窃案中,故宫一整套安防制度形同虚设,就反映了这一点。在应对公众质疑时,故宫管理者早先表露出的颟顸无知,也反映了其人事弊端。倘若管理者大多染有官僚陋习,只会让故宫变成一座不设防的宫殿。

第三,在时代大潮中,故宫丧失了安守本分的情怀,变成一家追逐利益的机构。建福宫会所风波、私分门票款事件让人看到故宫及其中文物已沦为部分管理者逐利的工具。

所有这些问题,首先还是人的问题。正如郑院长所说,再好的制度也要人来执行。只有先解决人的问题,相关管理制度才可能得到落实,文物也才能更好地得到保护。

在这方面,有必要对故宫管理层进行大刀阔斧的人事变革,多充实业务型人才,增强管理者的历史责任意识。当然,故宫在制度管理上也要加强监督与问责。责任意识需要通过制度细化体现,只有当那些问题人员受到严厉惩罚,轻慢文物或投机钻营等行为才能得到有效遏制。而迄今为止,故宫方面的问责对象,包括被盗案中“分管院领导和各级相关责任人”,哥窑门中“直接责任人”、“该部门主要负责人”,而具体信息在故宫内部发布,公众连被问责者姓甚名谁、具体职务都不知晓,罔论监督。正是由此,故宫还应改变此前封闭的工作作风,真正面向公众、服务公众。公开透明是最好的形象标识,也是检验工作态度的最好办法。

“十重门”既暴露了故宫管理危机,也为故宫的改革制造了有利契机。当然,其中有些问题并非故宫自己可以克服,需要进一步关注与呼吁。无论如何,一个国家如连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都不能妥善保护,这应被视作一种“文化国耻”。

英 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