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都市表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父亲成了
“老小孩”
开学礼品
人一有车就自卑
幸福是一种禅意
陪母亲
吃顿饭
静静地开放自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13岁时,一度被拒之门外的薄瓜瓜终于被英国哈罗公学录取,并且成为建校近500年来的第一位中国大陆学生。后来,学校还因为他的成绩突出,授其奖学金,并将他的学习笔记印发为范本。

很多人对英国的名校有误解。英国的学校也是五花八门,私立高级学校靠钱也能去,但像哈罗这类非常传统的学校绝不给你舒适的生活。英国的传统观念看不起那些谈钱谈地位的人,不少人连“贵族”这个词都要回避。这种学校的生活条件也十分简陋,甚至连暖气都不开,就是要让你吃些苦,磨炼你的心志。

入学后,薄瓜瓜发现学校管理非常严格,周末不放假,连本地学生也见不到家人。每星期规定只有60便士的零花钱,等于七八元人民币。薄瓜瓜全部用来买零食都吃不饱,经常觉得特别饿。

当时还发生了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据薄瓜瓜讲,那时候,他和一些同学饿坏了,到晚上就把枕头套扯下来,悄悄跑到厨房,看到有什么吃的,比如苹果啦,吃剩的牛排啦,抓过来就往枕头套里扔,拎回来大家一块分享。而这种事情一般都是自告奋勇的,薄瓜瓜笑着说:“这种感觉挺好,好像RobinHood(罗宾汉)。大家是一个集体,都在体会这种生活。在哈罗的时候,我还给同学打字‘赚钱’,因为我打字的速度比其他人都快。标准价格是5镑一篇文章,这个‘生意’一直都不错。”

现在说起可以当做是笑谈,但当时确实太艰苦,薄瓜瓜也很怕自己半途而废,所以就是再难熬,也咬牙坚持。还只是一个孩子,一下子到了完全陌生的环境,特别痛苦,特别想家人。薄瓜瓜坦言,自己从小就很少有家庭聚会,他坚信亲情不是用相聚时间来度量的。但是大洋彼岸的住宿生活还是让他很想念家人,尤其想妈妈。但是新生不允许用电话,一个月后才可以每周打10分钟,习惯与母亲商量事情的薄瓜瓜就给妈妈谷开来狂发E-mail。可老师已经给家长布置过,第一个月家里要和孩子中断一切联系。必须让孩子独立闯过这一关。薄瓜瓜那时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不回信,就不停地发——“妈妈你在哪儿?我想你!你在哪儿?怎么不给我回?”一周就发了80多封。但为了锻炼儿子,谷开来强忍着对儿子的担忧和思念,就是不回复。在那段时间,为了转移自己对儿子的思念,母亲谷开来运用平生所学,给瓜瓜写“公民教材”,从古希腊到现代,囊括了历史、哲学、文化等方方面面。

慢慢的,薄瓜瓜适应了哈罗的一切,全心投入到了新的生活中,并开始慢慢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从16岁开始,每年我都是奖学金学生。我很自豪,我是以自己的努力支持了自己的学业,没有给妈妈爸爸添负担。”

薄瓜瓜毕业时,哈罗公学资料上记载着他毕业考试得了11个“A加星”,名列前茅。

2005年年底,薄瓜瓜参加英国统一高考,以全额奖学金的优异成绩进入牛津大学贝利奥学院的政治经济哲学专业(PPE)就读,成为该学院该专业的首位中国大陆学生。那是牛津最好的专业,英国前首相布菜尔就是该系毕业生。

在英国,报考大学时可以有五个志愿,但薄瓜瓜当时却只报了牛津大学创史学院(PPE)这一个志愿。现在有人问:“五个志愿,你只报了牛津PPE这一个。你的好胜心似乎特别强?”

薄瓜瓜回答:“我不喜欢被贴上任何标签。比如想参加牛津大学是所谓难度最大的考学,当时一些朋友就劝阻我,尤其是对牛津有了解的当地人。他们认为,我考牛津没问题,但选PPE专业就是自找麻烦了;如果还要报条件最苛刻的创史学院(PPE),录取的几率就更小了。我越想越觉得这样尖端的挑战特有意思,放弃本身就是失败。所以在填报大学五个志愿时,我就只报了牛津PPE这一个,没给自己留后路,也算是‘背水一战’吧!”

当时非常支持薄瓜瓜的是妈妈。后来薄瓜瓜才知道,谷开来并不是认为他会成功。恰恰相反,她曾预料到薄瓜瓜会经历一次重大失败。但她相信“顽强奋战后的失败和轻易取得的成功具有同等价值”。你可以陶醉于成功,但更津津有味的是人生体验。

树中国人形象,发“中国声音”,当之无愧的中国小大使

喜欢面对挑战的薄瓜瓜在牛津的生活更刺激,特别是PPE的本科,公认是攻坚战,有些人甚至先上牛津的研究生,再考本科。光读那么多经典原著,时间就紧绷绷的。而在读书中又会挖出很多不同的理论和思想,把学校的课业和自己修炼内容结合,确实是不小的挑战。但薄瓜瓜依然是奖学金的获得者,在学业上依然显得游刃有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