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在香港吃早茶
“政府”
《民国往事:大国商》
肖寒的诗
城市上空的“乡情”
tpzz21108217
tpzz2110821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政府”

宋宗祧

现代意义上的政府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公共机关的总合,代表着社会公共权力。狭义政府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即一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依法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体系。但“政府”一词的本来意义并非如此。

在我国古代,国家行政机关,通俗地说,就是中央王朝各部门和它的各级地方官署。它的大致形式,或者说雏形,见诸于古代典籍《周官》,即《周礼》,很原始、极混乱。到了隋文帝时进行改革,基本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并在唐宋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一直沿袭到清朝。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主管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即吏部、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中书省起草政令,实为秘书班子;门下省掌管出纳和常命,有审查诏令的权力。唐朝为提高工作效率,有时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署办公,称为“政事堂”。宋朝将“政事堂”设于中书省内,称为中书。宋朝初年还设立了枢密使,主管军事,其官署称为枢密院,并将中书省和枢密院并称为“二府”。“政府”其名就起源于“政事堂”和“二府”之合称。所以“政府”一词也只能在宋人及其以后的著作里才能看到。

例如,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林甫领吏部尚书,日在政府。”南宋朱弁的《曲洧旧闻》:“欧阳公在政府,闻康节之名而未之识也。”明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及在御史台,值他御史触上怒,将廷杖,诸御史诣政府乞伸救,辅臣以上意为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