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武 天地之中 上一版3  4下一版
唐庄乡 抓住优势和谐发展
生态登封 绿色城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唐庄乡 抓住优势和谐发展
唐庄乡 登封市
风光秀丽的九龙潭景区

位于嵩山北麓的唐庄乡与巩义、新密两市相毗邻,全乡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193个村民组,4万人,全乡耕地面积3.75万亩,海拔高度在370—1136米之间,山区面积占全乡总面积的70%左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区域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捷,省道S237线公路和郑少高速、巩登高速横贯全乡,出入顺畅。唐庄乡作为高速路的东入市口,代表着登封东大门形象。

近几年来,唐庄乡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金银花、核桃、小杂粮以及特色花卉等经济作物产业逐渐壮大。同时,该乡依托资源优势、交通区位和环境优势,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强、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夯实工业基础。

未来五年,唐庄将依托区域优势、因地制宜,把镇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

一是西部现代农业经济区,以唐西、杨庄西南部为中心,发展特色养殖业和种植业;

二是中南部商贸服务区,以移民搬迁小区和张村居民安置区为中心推动镇区居民集聚,到“十二五”末,镇区人口力争达到2.5万~3万人;

三是东部工业经济园区,以发祥铝业和东大矿业为依托,集聚一批规模企业,壮大唐庄工业经济规模。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亿元,年均递增10%,工业增加值达到3.1亿元,年均递增10%,财政收入达到4300万元,年均递增4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00元,年均递增7%。

唐庄将紧紧围绕“工业化打基础、产业化富群众、专业化促提升、城镇化树形象、服务化创和谐”的发展思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建设“登封副中心”、“八大旅游小镇”为重点,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迈入健康协调的发展轨道。具体思路是:

工业化打基础。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乡”战略,加快引进一批带动力强、产业链长的高投资、规模型项目来迅速改变唐庄乡落后的工业现状。依托现有发祥铝业、河南荣胜硅业有限公司、锦弘铝业、河南东大矿业、中储粮等规模企业,把拉长产业链条、做精深加工的一类企业集中摆放,联片布局,在S237公路东侧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带,提升工业经济的规模、档次和水平,使其成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要经过五年的努力,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3家入驻市产业集聚区,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新型工业企业5~7家入驻乡工业小区。要培育一批叫得响的品牌产品,鼓励东大公司等具备条件的企业策划上市。“十二五”末,工业小区规模企业实现年税收要达到4000万元以上。

产业化富群众。坚持“结构合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产业规模化”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提高农业效益。一是加快土地流转进程。鼓励和引导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公司、企业或农业经营大户流转集中,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到2015年,全乡参与土地流转的耕地、林地等各种用地面积达到50%以上。二是着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产业。发挥入驻龙头企业晨光公司、洛福特公司、雅新园艺好的带动能力,带动30%以上的农户进行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高效林业、设施农业,提升产业化水平。同时,要不断培植新的龙头企业,加速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以现有产业金银花、核桃、小杂粮以及特色花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农副土特优产品,要形成塔水磨、范家门、花玉、井湾、扳倒井、郭庄等核桃、金银花套种示范村;要依托唐东、向阳无公害蔬菜基地的龙头作用,开发郑少高速、省道S237公路以及正在建设的巩登高速两侧的林果、花卉、蔬菜等高效林果蔬菜农业示范区。三是加快畜牧养殖业发展。积极实施“三退三进”战略,建设养殖业集聚区。通过5年的努力,人均畜牧业纯收入增长800元,使畜牧业人均纯收入比重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明显提高。进一步完善设施建设、加快中心站、畜牧站建设步伐,配备离心机、解剖台、消毒器等工作设施,降低畜牧业发展风险。四是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发展各种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专业合作组织跨区域经营,到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0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至少达到2家,全乡40%的农户加入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五是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农业水利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加速井湾水库的除险加固,完成镇区饮用水工程建设,并抓好寺沟、龙头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的报批;加大王河、玉台等小流域治理力度,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升级改造全乡的317口机井,进一步扩大农业灌溉面积,提高水利设施利用率。六是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退耕还林资金等惠农政策,鼓励农民致富创业奔小康。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增加对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的财政奖补。

专业化促提升。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坚持以专业化手段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十二五”期间,以“摸摸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依托,以九龙潭文化旅游园建设为中心,围绕“品味自然山水、了解科普地理、观看民俗表演、陶冶身心情操”的规划思路,按照“适度开发、永续利用、促进旅游、繁荣经济”的发展原则,通过将老旧房屋改造为现代化度假酒店、疗养院等措施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积极开发生态休闲游和地质科普游“两大”旅游线路,进一步丰富登封旅游文化产业,打造登封文化产业之“中国唐庄”品牌,实现“禅宗体验去少林,修身养性来唐庄”的旅游工作目标,真正把唐庄的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融入嵩山少林大旅游的格局之中。

城镇化树形象。围绕登封新区和城镇建设规划,以打造物流商贸型和休闲度假型城市副中心为目标,组合好各类要素,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推动镇区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一是完善镇区的道路设施。快速构建“三纵三横”的镇区道路框架;打通镇区主干道路与登封新区的连接;郑州机场至登封到洛阳城际铁路建设,要努力争取在唐庄设立站口,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二是调整镇区的商贸结构。加快镇区商住区的规划和建设,逐步形成商贸中心区、特色商品区与社区便民店相结合,大众化商品与名品精品相结合,现代化配送中心、大型超市与连锁店相结合,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特色明显的商贸业发展新格局,满足群众、游客的消费需求。三是提高镇区商住档次。五年内,要累计投资8个亿,加快迁村并点,合村并镇工作,按照乡村长远规划逐步形成以镇区为核心,以杨庄、范庄、井湾和玉台4个中心村为集中居住的村镇新格局。以张村安置区建设和移民搬迁为载体,加快空心单位、空心村的改造步伐,按照新农村、新社区建设要求,高标准进行小区建设,实现“工业进园区,居民进社区”的规划,把安置区建设成领先的标准化社区。到“十二五”末,镇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达到2.5万人,实现撤乡建镇,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四是改变镇区的卫生状况。要进一步加大镇区旱厕的改造力度,全部建成无害化卫生厕所,合理布建一些标准化公厕。要建成一批垃圾中转站、地埋式垃圾无害化场。组建专业的卫生管理队伍,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卫生管理的制度化、经常化,创建成省级卫生乡镇。五是抓好镇区的其它各项配套设施建设。要引导建设一批现代化的餐饮、住宿设施,满足不同游客的基本需求;配套建设镇区文化广场、图书室和其它各种比较先进的文化娱乐设施,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安全供水、供电、供气,初步建成比较完备和发达通讯设施,从而与宜居、宜游的风情旅游小镇相匹配。

服务化创和谐。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加大项目建设支持力度,发挥协调服务职能,帮助企业开拓资金渠道,统筹协调各种资源,发挥组合优势,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摆脱危机,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乡,不断提高全乡党员干部的依法行政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力求把各种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提高群众的满意度;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为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营造出和谐的环境。 景文敏 杨洪昌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