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武 天地之中 上一版3  4下一版
唐庄乡 抓住优势和谐发展
生态登封 绿色城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生态登封 绿色城市

(上)

1

发挥优势,壮大主体,坚持发展生态林业

登封的林业,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森林覆盖率已由2003年的21.3%提高到2010年的3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登封正向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一步步地走近。

登封作为全省重点林区,丰富的森林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该市逐步改变以往单纯以木材采伐利用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以杨树为主要树种的速生用材林基地、以核桃为主要树种的生态经济兼用林基地、以金银花为主要品种的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培育乡土树种为主的林木种苗花卉基地、以嵩山为主体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等多种经营齐发展的新产业结构。

2010年,登封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并编制了《登封市现代林业产业总体发展规划》,为林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去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3亿元。

目前,全市已建成以杨树为主要树种的用材林基地102400亩,蓄积20万立方米;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面积33750亩,为林业产业化经营打下了较好的资源基础。

建设生态环境,生态林业是龙头。为加大建设力度,登封又瞄准了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的目标,并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一是结合《登封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生态建设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二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淮河防护林、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绿色通道等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三是以打造国际一流景区为目标,相继投资5亿多元拆迁居民1500多户,建成旅游公路55公里,景区绿化6万多亩,对太室山、少室山、少林寺等景区进行了大规模绿化整治,为景区锦上添花。

四是按照“突出绿化造型,富有文化品位”的原则,对4.5公里的书院河两侧进行了高标准绿化,一条清水绿树相映的城市亮点已经呈现出来。

五是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近五年来全市平均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到47.5万人以上,年均植树1200万株,成活率达到97%;义务植树建卡率达95%以上,尽责率达到98%;全市每年收到社会各界捐资造林经费1200多万元,为义务植树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六是建立健全造林绿化工程运行机制,做到绿化工程和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检查验收,城市建设绿化指标得到严格落实。

七是落实绿化目标责任,市政府每年都要与各乡镇区、办事处等造林绿化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坚决执行造林质量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了各级各部门绿化责任意识。

八是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成立了登封市森林公安分局;组建了96人的市级森林消防大队和封山育林稽查大队;投资1775.85万元建成了郑州市西南山区森林防火监控指挥网络,全天候对全市重点林区进行监护;2005年以来连续3年组织开展飞防工作,有效防治了森林病虫害,使森林防护科技水平达到全国一流。

通过一系列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登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明显改善。2007年底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工作顺利通过全国绿化委员会和国家林业局的验收,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为建设绿色登封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

坚持分类实施,确保造林绿化效果。开展建设党员先锋林、政协生态林、青年林、新婚林、巾帼林等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先后高标准完成了登少公路通道绿化、市区西岭绿化等工程。近五年来,全市累计义务植树1200万株,成活率达97%以上。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先后组织实施了淮河防护林、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绿色通道、小型公益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先后建成了五大公园、十大游园和嵩山广场、迎宾广场两大广场为体系的公共绿地系统。同时,动员全市各单位开展争创花园式单位活动。全市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坚持造管并重,保护造林绿化成果。加大林业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建立健全林木管护的长效管理机制。成立了森林公安分局,并组建了森林消防大队、封山育林稽查大队。切实搞好护林防火工作,明确森林防火任务,落实森林防火责任。

2

把住源头,强化治理,积极培育生态工业

建设生态环境,生态工业是保障。为促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登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坚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发展生态工业,严把项目评审和环境监管关,坚持落实好项目引进入驻的评审机制,推进企业向资源节约型、循环型、清洁型方向发展。

结合登封市工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分布比较分散的实际,针对物料和能量循环困难、污染的治理和监督困难两大难题,登封市按照“专业立园,规模立园,特色立园”和“一区多园”的板块经济群发展模式,促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客商向园区投资、人才向园区流动、技术向园区聚集”。近年来,新上项目大部分集中在园区中,以登电为核心形成了阳城工业区;以2×21万千瓦热电为核心形成了登封市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以华润电力为核心形成了大冶川口工业园区。

为加快生态环境建设进度,彻底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登封市以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硬起手腕,根治污染,2006~2007年在全市全面深入开展声势浩大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2006年以来,已先后投入环境整治资金4亿多元,通过综合整治减少燃煤120多万吨,削减二氧化硫10200吨、烟粉尘10500吨,使全市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原来满天漂浮的工业粉尘,治理后被集中回收,变废为宝,每年新增收入数百万元。

3

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发展特色生态农业

近年来,登封坚持把发展效益型农业与生态观光农业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全力打造集粮食生产加工、蔬菜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为一体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卢店、告成、颍阳、大金店、东金店等6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大冶、君召、石道、颍阳小杂粮等8个特色种植基地,白坪、大冶、大金店养猪养牛等6个养殖区,扶持发展了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带动了一大批农民群众脱贫致富。

2005年以来,登封共完成农业综合开发3.2万亩,建设沼气工程18830座,投资3896万元建设集雨水窖7800处。总投资3374万元的颍河区域土地复垦开发项目前已变成“田成方,林成网,渠成道,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生态高效农业区。全市化肥、农药使用强度均小于国家规定标准,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在创建过程中大力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截至2007年底,全市累计投入达到6.2亿元,22个示范村编制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133个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卢店镇通过“国家级卫生镇”验收,并荣获省级文明镇,徐庄镇和宣化镇被命名为“河南省卫生乡镇”,卢店、徐庄、告成3个镇正在创建省级优美小城镇,全市有16个村庄成为郑州市小康建设示范村。通过3年的建设,登封生态农业得以飞速发展,为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