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经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脑瘫儿撑起一片蓝天
台资鞋企北上中原谋发展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
执法监察总队成立
白酒价格节前飙升
涨幅最高达51.2%
北京黄金饰品十天两降价
中部印刷包装
博览会在郑开幕
我市参加中博会
八项目今日对接
畅游家园郑州
体会快乐悠游
我国一次能源产量
连续五年世界第一
wyb11098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台资鞋企北上中原谋发展

本报记者 赵文静

“前几年在东莞打工,一个月挣不到2000块,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一年能攒一两万,农忙时还能帮上家里忙。”周口西华县凯鸿鞋业有限公司针车车间里,22岁的熟练工理俊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理俊丽工作和生活的改变,是台湾鞋企投资周口带来的最直观的效应。近年来,曾掌握世界80%以上品牌鞋生产和贸易的台湾鞋企们,正逐步将制鞋产业的重心从台湾、东莞等地向中西部转移。目前,周口已落地制鞋企业有19家,现有产能1200万双,安排就业人员3万人,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制鞋产业集群。

“5年前,台湾鞋业开始寻找新的产业转移地点,走遍大陆几乎所有省份,最后选择在河南周口落脚。”宝昌鞋业公司有关人员告诉记者,该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高档鞋为主的台资企业,目前已完成投资1.6亿元,年产值达3.5亿元,年产高档鞋400万双。随着企业快速发展,占地面积69000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已于今年正式启用。

凯鸿鞋业也是台商投资1.1亿元,在周口建立的集鞋类生产、研发、检验于一体的对外加工贸易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国家。“为扩大生产规模,方便农民工就业,我们在6个乡镇建设了7个加工网点,经过培训后,农民不出村就可以到加工网点工作,我们这种生产模式很成功,下一步还将增加4个加工网点,形成鞋类加工集散地。”据凯鸿鞋业有限公司副理郭淑君介绍,公司2008年成立至今已实现外贸出口3600万美元,今年可达400万双的生产能力。

承接台资制鞋产业转移、打造制鞋产业出口基地,周口依托劳动力成本、资源和市场优势,全面推进本地制鞋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加快推动制鞋产业群发展。今年上半年,周口全市鞋类产品出口414万双,出口额4261万美元,出口量和出口额均超过去年全年,出口量占全省的45.8%,出口额占全省的58.9%。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