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对煤矿安全实施分级管理
就业工程温暖千家万户
“玉米妹妹”当上
“自强不息好少年”
用生命诠释誓言
2011中国糖酒食品
博览会今日启幕
《水月洛神》《斗笠县令》
即将出征上海国际艺术节
1012公告
1012颈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就业工程温暖千家万户

本报讯(记者 王红)12万、12.6万、13.4万;4.2%、4%、3%。这两组看似寻常的数字,代表着从2008年到2010年间,全市每年新增的城镇就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形成了一条上扬、一条下滑的曲线。

两条曲线一升一降,意味着数百万群众开始了更有保障、更加美好的生活,意味着成千上万的家庭有了赖以生存的支柱和幸福和谐的基础,意味着全市开始走上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路子。

5年前,在大批下岗失业职工渴望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就业的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城市就业压力愈发凸显。

就业是民生之本。针对百姓关心的“饭碗”问题,面对群众迫切的就业愿望,市委、市政府随即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再就业优惠证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撑腰”;免费技能培训让外来务工人员拥有一技之长;启动“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给困难企业发社保补贴……正是这一条条充满“人情味”的优惠政策,让失业者重拾生活的信心,更温暖了千千万万个郑州居民。

“自从有了这份工作,走路都觉得踏实。”说起现在的生活,刚刚在交通协管员岗位上岗的“零就业家庭”成员赵健满是欣慰,“我媳妇长年生病,儿子还在读书,以前都是靠低保过活,后来社区帮我联系了这个工作,一个月800元的工资听起来不算多,可对我们一家来说却太有用了。有了工作,人也觉得有奔头,我很知足。”

事实上,在过去的5年中,像赵健这样实现就业再就业的郑州居民数以万计。统计显示,5年中,我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63.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万人,城乡累积增加了125.5万个就业饭碗,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脚下就业的门路更宽了,手里的“饭碗”更踏实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