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样的教室 不一样的课堂
陈培军:守护市民的菜篮子
生殖健康进家庭
带着深情去干
秋收秋播正当时
寿光:蔬菜铺就康庄路
纪检理论等级认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样的教室 不一样的课堂

本报记者 孙瑞

新学期开学后,新郑市龙王乡铁李小学的每个班级就用上了多媒体,“班班通”工程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Happy Teachers’ Day……”欢快的歌声从三年级一班的教室里传出。这节是英语课,孩子们一边看着电子黑板上的动画和英语字母,一边唱着歌,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一首英语歌曲不到3分钟,孩子们就学会了。

教英语的秦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告别了以前上课那种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的状况,课堂更生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比以前高了,不仅节约了板书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听课的注意力更集中了。对于老师来说,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

“以前上课的时候不能活动,现在上课很有趣。”8岁的张高友调皮地说。

龙王乡是新郑市的偏远乡镇,为改变这里孩子的教育状况,新郑市在龙王乡新建了第一所标准化小学铁李小学。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餐厅,平坦宽阔的操场,还有开满鲜花、郁郁葱葱的花坛……“这些年来,市里为我们学校先后投资了400多万元。”该校校长说。

龙王乡大部分成年人都在外打工,留守儿童的管护成了重要的问题。为此,新郑市专门在这所学校成立了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留守流动儿童之家与乡村少年宫相结合,组建有德育活动室、经典诵读室、心理辅导室等10个活动室。这些活动室在平时上课的下午和假期的固定时间向孩子们开放。学校聘用退休教师和部分学校老师兼职,专门为孩子们辅导。张孔伦老师今年54岁,家住龙王乡龙王村,是铁李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现在他每天除了正常上课,还会到留守儿童之家来。他说:“每天跟学生在一起,很快乐,很幸福。”这里成了孩子们的第二个活动场所,成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阵地。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