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遗失声明
成都锦江区:绽放“五朵金花” 发展生态旅游
新郑着力打造郑州都市区重要组团城市
人老心不老的赵“黄帝”
新郑市第一届企业退休人员运动会
公益活动谱真情 别样开诊惠民生
加强舆论引导
树立对外形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郑着力打造郑州都市区重要组团城市

(上接第一版)

特别是新郑新城和龙湖宜居教育城纳入了《郑州都市区规划纲要》,新郑市坚持规划引领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在规划上上档次、提水平,在发展上创特色、增优势,全面融入郑州都市区建设。作为新郑新城,坚持“规划设计先行、基础设施先行、文化教育先行、群众安居先行、公共服务先行”,以综合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为主,着力打造亲水型、亲绿型、亲人型、低碳型、宜居宜业型的现代化新型城区;作为龙湖宜居教育城,紧紧围绕“土地、规划、速度、效益”做文章,重点抓好郑州森林公园、示范性高中、初中和特色学校建设、城中村改造等项目,着力打造教育培训、商业服务、休闲居住和新兴产业为一体的宜居之城、教育之城、生态之城、和谐之城。

围绕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郑州产业辐射,新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坚持从领导干部做起,全面实施四大班子领导带头招引项目机制,从市委常委和四大班子做起,每人为新郑新城、龙湖宜居教育城、新港产业集聚区招引一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并成立了由市领导带队的驻郑州、沿海、富士康3个专业招商工作组,以印刷包装、纺织服装、电子科技为重点,全力捕捉信息,主动联络企业,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成果。

同时,该市坚持资金重点向产业集聚区倾斜、土地重点向产业集聚区保障、基础设施重点向产业集聚区安排、重大项目重点向产业集聚区布局,加快新港产业集聚区和辛店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不断增强承载力和吸引力。

坚持管理创新、民生改善,全面服务郑州都市区

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新郑坚持转变领导方式与转变发展方式并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社会管理方式并举,加大投入,把社会管理创新分解为人防、技防、基层基础、大调解等8大类工程、20个重点项目,强化“一办十中心”管理服务职能,深化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复转退军人、老年人、学前儿童、残疾人、青少年及在校学生、农村社区群众、“两新”组织人员、虚拟网络人群等十类人员的服务管理。目前,该市20个重点项目已完成65%,总投资7000多万元,全面提高了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围绕“让所有未成年人有学上、上起学”、“让所有成年人能创业、会就业”、“让所有老年人待遇优、受尊重”,新郑深入推行十二年免费教育,完善基础教育,突出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切实加强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的均衡化、优质化和普惠化;把扩大就业放在突出位置,继续对高中毕业生推行由市财政买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建立规范就业援助制度,力争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万人;继续推行全市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城乡公交车,完善老年人服务中心功能,全面推行城乡新型养老保险,让更多的6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力争参保率达98%以上,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90%以上。

基层是联系群众的最前方。该市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总揽,选派了323名党员干部分赴各个村(社区)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吃透村情、摸清实情,狠抓村容整治,帮助村民致富。近日开展的“关爱民生·真情十送”巡回服务活动,把所有涉及群众的事情一律放到村(社区)去办,所有办事机构一天到一个村(社区)去办理,对城乡养老、人员就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孩子上学、户籍、计划生育证、宅基证等十类问题,集中在村(社区)现场办理,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