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如何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
避免“三型”干部
提高干部挂职工作质量
中原经济区破茧
重服务 强保障 聚人才 切实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避免“三型”干部
提高干部挂职工作质量

避免“三型”干部

提高干部挂职工作质量

魏建民

干部挂职锻炼是通过多岗位历练造就高素质干部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党政人才在不同部门、地区有效配置,提升干部队伍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干部的培养和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一些挂职干部定位不准和监管工作有待完善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三型”挂职干部,达不到预期挂职锻炼目的。

一是定位不准,导致产生“盲目型”挂职干部。首先,相关部门对挂职干部定位不准。选派单位无长远规划,无统筹安排,未能将干部的个人发展需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挂职岗位综合素能需要有机结合起来,选派干部没有针对性。对接收单位而言,片面认为挂职人员对工作不熟悉,担心其干不好,所以只是礼待挂职干部,而忽视了对其的锻炼。其次,挂职干部对自身挂职工作定位不准,对自己挂职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没有明确奋斗方向,把握不住工作重点和难点,将自己作为看客或配角,与挂职单位领导群体缺乏有效沟通,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二是监管不严,导致产生“真空型”挂职干部。挂职干部身份的双重性和特殊性,容易使他们游离于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的考核监管之外。派出单位认为干部到了其他单位挂职,理应由挂职单位管理,且不少是异地挂职离原单位较远,对挂职干部的管理鞭长莫及。接收单位则认为,干部挂职时间不长,放松了对其管理,主要靠干部个人自觉。组织部门也往往限于挂职结束阶段的考察,对其日常跟踪管理不够。

三是保障不力,导致产生“被动型”挂职干部。挂职前,缺乏挂职岗位工作经历的干部,没有统一组织培训,挂职单位也没指定专人传帮带。挂职期间,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挂职干部工作及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和实际困难得不到有效解决。挂职结束后,对挂职干部出路及归宿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挫伤了干部积极性。“三型”挂职干部现象极大地降低了挂职锻炼的成效,为避免“走过场”倾向,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提高挂职工作质量。

一是准确定位,提高认识。首先,挂职管理工作相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区五年发展规划,制定干部挂职工作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切实增强干部挂职锻炼的科学性。制定计划时,要做到“三访三听”,即访谈单位一把手,听取各单位对派出挂职人才、接收挂职人才的需求;访谈组织人事干部,听取在加强和改进挂职工作、加快干部成长操作层面的具体建议;访谈挂职干部代表,听取他们的体会和建议,从而为科学设置挂职岗位、提高挂职工作针对性提供依据。其次,加强教育宣传,切实解决思想认识和观念方面的问题,使各级各部门领导充分认识开展挂职锻炼工作的重要意义,使派出单位领导能够乐意把优秀干部选送出去挂职,使挂职单位领导放心给挂职干部交任务压担子,使挂职干部克服“镀金”思想和畏难情绪,真正把挂职岗位作为施展才华、提升能力的平台。

二是明晰责权,严格监管。一要明确挂职管理主体。建立健全组织部门、派出单位、接收单位“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并明确各自职责。二要实行目标绩效考核。三方管理主体要结合挂职岗位实际,制定科学的目标考核办法,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使“挂职”须“挂责”,增强挂职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三要建立定期交流沟通制度。组织部门要通过挂职锻炼工作座谈会、简报、网络论坛等平台,让挂职干部交流彼此之间的学习体会和工作经验。派出单位及接收单位,要定期了解挂职干部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四要严格挂职纪律要求。制定挂职干部管理规定,要求挂职期间必须严守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挂职干部严肃处理。

三是健全制度,强化保障。一要建立挂职前培训制度。既对挂职干部作思想动员,也让其初步了解挂职单位有关情况、基本工作方法,有利于较快地适应新岗位。二要建立挂职干部传帮带制度。接收单位要结合岗位实际,指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挂职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指定一名业务骨干作为业务“导师”,帮助和督促其完成好工作任务。三要建立人文关怀制度。建立挂职单位主要领导与挂职干部定期谈心制度,在工作、生活上多给予关心;要探索建立干部挂职锻炼工作专项资金,为挂职干部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支撑。四要建立挂用结合制度。坚持把安排干部挂职锻炼与后备干部的培养使用结合起来,尤其选派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挂职期间表现应成为其提拔重用的重要因素。

(作者为上街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