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8
1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柏池

马清贤

柏池,俗称庙子池,位于荥阳市环翠峪景区的神母祠前方偏西50米处,昔日的庙子街正当中,始建于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柏池呈圆筒形,深22米,直径11.5米,底部由三块庞大河石拼对而成,呈凹形,地下水从当中不规则的缝隙中涌出。池壁均用加工过的青色石灰岩石筑就。出水口在距池沿2.5米处的东南方,宽2米、高2.5米的水渠蜿蜒东去,又环山北走十多公里,灌溉田地近千亩,是荥阳市南部山区有名的“降龙渠”。

“柏池”之名源于原泉水出口处在一株苍柏之下,虽然建池时伐去柏树,池名仍叫柏池。据《汜水县志》记载:“汜水其源有二:一曰小龙池(在巩义)……二曰柏池,在环翠峪神母祠前,此池源于黄龙池,既出纳复于石隙,至此复见之。”柏池水源四季不断,正常情况下,池水流量在(2×0.6)米(恕笔者不懂水的流量运算法则,故以水渠的宽度和出水的深度说明)。遇涝则涨,遇旱则降,但也并不根据当地情况而升降,听人说,柏池水来自黄河,黄河发大水,池水就浑,水位相应上升;黄河断流,柏池水位下降,甚至干枯。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年特旱,黄河水断流,柏池也见了底,甚至出水的石隙里也不见了水,附近村民进入石隙往下探寻,发现巨石底下是溶洞,顺洞往西北行走,约50米处,见有农家常用的钩担钩和木桶桶箍。听老年人说,在民国30年,天大旱,庙子池水枯竭,有人挑水桶进入石隙间寻水,没走多远,听见洞里轰隆隆作响,不知谁喊了一声:“水来了!”唬得他们扔下钩担水桶,扭头就跑,刚刚跑出石隙,大水跟着屁股就出来了。后来听说是黄河上游下了暴雨,致使黄河发水,柏池才在当地旱灾持续的情况下涌出了水。因此,当地豪绅朱振东才大兴土木,铺设管道800多米,从庙子池往村里引水,使300多亩土地得到灌溉,成为当时有名义举。

现在的柏池外景,已被当地政府修饰一新,虽然水位时有下降,但再也没有枯竭过。柏池作为环翠峪景区的一大景观,展示在游人面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