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永忠 王彰墓位于市区二七纪念堂北侧、通商巷南隅。据《郑州市志》人物卷记载,王彰(1366—1427)明大臣,字文昭,郑州管城人。世业诗书,博学多才,明洪武二十年(1387)中举人,补国子生,次年任吏部给事中,升刑部员外郎,执法严明,力正徇私舞弊,注意民间疾苦,疏言陕州及新安赋重,民有鬻子女以纳租税者,遂下召蠲免租税,由官府赎还鬻子女。累迁山西左参政。永乐五年(1407)召为礼部侍郎,后改户部侍郎。任内为民请命,弹劾赃吏甚多。永乐十九年(1421)王彰与给事中王励巡抚河南。是年河南大水成灾,民多流亡,长吏不恤百姓,彰奏黜贪污官吏百余人,罢不急之征,发粟赈饥,抚恤流亡近5万家。宣德元年(1426),巡按山海关、至庸关诸关口,过二月还奏各关指挥以下擅离岗位者,严加惩治。宣德二年(1427)四月卒于任所,终年61岁。葬管城祖茔。《明史》称“其介自持,请托皆绝,然用法过刻”。明嘉靖年间《郑州志》记载:“王都御史墓,在州西南二里。”即今二七纪念堂附近。原有大学士杨荣碑文。清末诗人王莲塘创有《王都堂墓》诗:“古管城西王家墓,前明都堂埋骨处。沧桑一变万事非,此墓逼近火车路。火车停处聚商家,争向都堂墓边遮……” 清末民初,郑州自陇海、京汉铁路通车交会于此,此处渐形成商埠,王彰墓地被占,形成街道,东起钱塘路,西至敦睦路,长75米,宽6.5米,因原是王彰墓地,始名珍巷、王公巷,民国5年(1916)《郑县志》记载曾叫丰乐里。1922年后,因巷内住一商团,团长李志学,又改称通商巷,一直沿用迄今。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