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2亿元“奖励”开发商
背后的“猫腻”
“民间传书馆”
期待更多人复制
“人情费”变“人情债”
显露关系社会沉疴
太扯的“太太学院”
危险动作
基层文化
发展的方向在哪?
什么才是真正的
“城市名片”?
对不起
校车上逝去的孩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人情费”变“人情债”
显露关系社会沉疴

“人情费”变“人情债”

显露关系社会沉疴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被人们视为“隐形负担”的人情消费也快速增长。随着礼金的连年上涨,“人情费”已成为许多城市居民的经济负担,人情债越背越重,特别是一些低收入家庭更是不堪重负。(11月16日东北网)

工资不涨,“人情费”却连年看涨,难怪许多人不堪重负。但另一个现实却是,大家叫苦归叫苦,一旦遇到需要“随礼凑份子”的事儿,照样还是打肿脸充胖子,唯恐自己被遗漏。可以说,对于花样繁多的“人情费”,许多人都有着满腹的矛盾与纠结。

本来,礼尚往来,乃人之常情,而且“人情”也应该是为“人生”服务的。但事实上,我们的人生却越来越被人情所“绑架”。本应温馨的“人情费”,已经沦为了社会关系的一种筹码,以至于每份礼金该送不该送、送多送少,都要精心权衡、仔细分析,好像不如此,便不能证明自己“社会人”的属性。而某种程度上,我们生活在社会上的自信心和虚荣心,也跟以礼金支撑的人情链长度有很大关联。

所以说,礼金的攀比之风,有着很深的社会心理基础,既然许多人的潜意识中,都在以人情的“覆盖”来展现自己的“社会存在”,礼金支出的范围,难免会逐渐扩大,人情链由原来的亲戚朋友、同事同学,向外延伸到同事的亲戚朋友、同学的兄弟姐妹等,恐怕也在所难免。人情链越拉越长,“人情费”频率越来越高,再加上礼金行情看涨,“人情费”变“人情债”,恐怕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人情费”的泛滥,是关系社会的典型风景,人人都不堪其苦,但人人都身不由己,也都希望借“人情费”的互换来建立自己人情的网络。因为谁都相信,人际关系才是第一生产力,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有熟人就好办,反之则会处处碰壁、事事艰难。在这种“有关系就有一切”的现实认知中,深陷“人情债”的人们又何不是“苦中有乐”呢?

但一个一切都唯人情、唯关系的社会,真的值得我们以“负(人情)债之身”来换取吗?其实,社会上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有关系者能够占尽先机,无关系者自然就难有所获,这绝不是一个公平的社会状态。再者说,既然是关系为王,那谁还愿意遵守规则?当人们都把“有本事”定义为践踏规则的能力时,这岂不成了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 万光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