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在梅边在柳边
杜拉拉大结局
知味
随笔
四川峨眉
散文
民俗
新书架
王继兴书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随笔

小巷的格律美

张梅

抵达秦淮,暮色四合,乌衣巷口夕阳斜,无意中碰个正着。折进去,巷中已改成店铺,巷角残雪未消,清寒如怀旧的诗词。秦淮值得品味的,不只是历史,还有这些沾染了历史风尘的小巷。这些小巷,是秦淮河缓缓抛出的水袖,坐在临河的茶楼,看游人从巷口缓步而出,这些巷子的气息是温和的。

江南多的是这样的小巷,曲折有致,七弯八拐,那些小巷常常有古朴或俗气的名字。外婆家住的小巷叫石墙阁,或许多年前巷中有低矮的石墙,墙头萋萋芳草,在夕阳里摇曳,小巷不长,一眼可以望见清碧的江水,还有对岸软草遍布的河堤。而姨家住的小巷叫猴王庙,似乎又把人引进一段久远的传说里。小巷随地势时而逼仄,时而开朗,两旁的庭院深深,不甘寂寞的海棠将开满繁华的枝条伸上墙头。

巷中的石板路显得古旧,雨似乎是来吟诗的,烟雨蒙蒙的时候,把撑着的伞想像成油纸伞,在小巷中散步,就像散步在一阕清平乐里。这些雨声平平仄仄,细听是押韵的,闹市并不远,可却又让置身小巷的人有了恍惚,似乎那些繁华喧嚣被隔在很远的地方,走走停停,满怀悠长的时光和琐碎的往事。守着小巷的,不是丁香一般的女子,常常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一只猫慵懒地卧在脚边。有时将棋盘摆在一张方凳上,消磨着半日光阴。

小巷也偶尔会给人以惊喜。诗词里的春日,一夜听春雨后的黎明,听到的是卖杏花的婉转,不远杏花村也好,桃花庄也好,在一夜夜的春雨后都溢满春色,巷中的青苔沿着墙角往上爬,爬山虎的枯藤一下子又焕发生机,透出红嫩的叶片。杏花的叫卖声倒是没有,当你准备离开时,被巷口一桶桶的带露的饱胀的花儿美得愣了神,原来是不远的村庄种植的芍药,欢喜地买下一大捧,也极为便宜,卖花的婆婆说着自家花地里满园的盛况,让人不禁起了向往之情。

小巷中的草木,知名的或不知名的,都恰似这小巷这阕词中的字眼,将小巷的一年四季的光阴演绎成一幕幕的风景。雨打芭蕉,雪落梅花,春日夏日更不用说,离开小巷的人越来越多,可它们一直在那儿,安安静静地如同守护。

月是故乡明,巷是故乡亲,小巷就是故乡这枚叶子上细细的叶脉,喜欢穿行于这些巷子,从不担心迷路,柳暗花明又一街。依巷而住的左邻右舍即使不认识,也会友好地给你指路。若是孩童,疑问客从何处来,而随意走走的我,并不作答,只是笑笑,继续闲适的行走。

只有穿行,才能领略小巷的婉约的风情。懂得小巷的人很多,车前子就是其中一位,也难怪,苏州小巷多,读《鱼米书》知道他也喜欢在小巷拐弯抹角,穿过一条条不起眼的小巷,小巷开叉,兜圈子,小巷插叙倒叙,总能自圆其说,真是走不完的小巷,说不尽的江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