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在梅边在柳边
杜拉拉大结局
知味
随笔
四川峨眉
散文
民俗
新书架
王继兴书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民俗

烟袋与烟袋儿歌

连德林

有一则谜语这样说:“那厢来了一辆车,里边坐了仨大姐,镰姐捞住石姐打,打的煤姐一头血。”谜底是火镰、火石和火煤儿,这是过去流行于民间的一套取火工具。特别是对吸烟的人来说,更是少不了的必备之物。火石拇指大小,有角有棱。铁制的火镰,弯弯的,用时,火镰往火石上一敲,击出的火星落在旁边棉纸做的火煤儿上,就可点燃一袋烟了。有时打一下就能起火,有时要打好几下,打火的声音清脆悦耳,很耐人寻味。在没有火柴之前,农村人大都以此为取火工具,至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这种取火方法在郑州地区才逐渐消失。

用火石火镰取火,郑州农村老农使用的很是普遍,与其配套的就是烟袋了。烟袋有四部分组成:即寸许长的烟嘴,多用翠绿或紫红的玉石做成,晶莹剔透,光洁细腻;烟袋杆是竹的,根据使用者的爱好,有长有短。有讲究者还在上面烙有花鸟鱼虫或飞禽走兽的纹饰;烟锅大都是黄铜或白铜做的,金光灿灿,光亮可鉴,有的还雕有纹饰;烟布袋儿是手工精细做成的布制品,也称得上是女红手工的艺术品。颜色有蓝有黑,形状多为长方形、葫芦形或钱袋儿形。上面的绣花纹饰有鸳鸯戏水、鲤鱼闹莲、凤戏牡丹、喜鹊登梅等传统的吉祥图案,还有神话故事或戏曲故事。有句俗话说:“男人前边走,后边看女人手。”绣这种装饰品的女人都很认真,里面寄托了夫妻恩爱和家庭和谐的美好愿望。连接烟布袋儿与烟袋杆儿的通常是一根细长的牛皮筋,或一根带穗的细丝带。这种烟袋别在腰外侧的腰带上,烟布袋儿吊在外面,这显示的是清末民初农村男人的一种风度。郑州有一首烟袋歌儿是这样唱的:

烟袋经、烟袋经,一付烟袋伴人生,

铜头竹竿玉石嘴,吊挂烟袋儿缀丝绳。

烟袋锅,里外弯,上面雕的是神仙,

左雕老君炼丹忙,右雕女娲补漏天。

烟袋杆、细又长,两束花朵烙在上。

一朵蜻蜓落荷花,一朵蝴蝶闹海棠。

烟袋嘴,明又亮,寸许物件上等装,

翠绿紫红是真玉,用它冬暖又夏凉。

烟布袋儿、长又宽,几出大戏绣上边,

前绣三英战吕布,后绣白蛇配许仙。

小烟袋,烟袋经,能工巧匠来做成,

吸烟之人把他爱,锦上添花是女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