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炫富,但别“犯傻”
大风揭露什么是豆腐渣工程
放宽社团登记具有破冰意义
多名学生投诉学校“派捐”
易做的事不作为就会反常为难事
沈阳九成乞丐拒绝政府救助
无实质性内容出国考察什么
“突击花钱”的价值悖谬
破解“菜贱伤农”难题亟须回填空心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实质性内容出国考察什么

只有带着问题、带着课题、带着具体的任务,才可能有更加深刻的感悟、洞见。

同样是因公出国,可以学习借鉴他人之长,商谈合作事宜,研究某个前瞻性课题,却也可以借机旅游玩乐,甚至打着前者的旗号得着后者的实惠。这便是公众诟病的“出国考察热”。

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为堵住这一漏洞而设定制度红线。规定“政府各部门不得安排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考察和培训,减少因公出国(境)团组、人员数量和在国(境)外停留时间。”这一规定,的确切中因公出国弊端的要害,无实质性内容,出国干什么?其实就是不干正事。

那么,什么才是有实质性内容?恐怕还需要有清晰的界定和具体的制度规约。否则,笼而统之,说了也白说,执行不了。

有意味的是,在实质性内容的有无之间,有一个灰色地带。这就是“树立世界眼光”。因为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时代,眼光只是局限于国内,是干不好中国的事情的。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

那么要树立世界眼光,就得首先走出去看一看。很多人说,走出去,即使不带什么题目、任务,也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使我们思考问题时多一个视角。那么,这种随便走走看看,算不算实质性内容?如果算,实质性的成果体现在哪里?如果不算,领导干部多出国走走,又确实能长见识,经常出去和不出去就是不一样。

这就要对实质性内容的边界进行廓清。对具体的公务洽谈、专项培训、前瞻课题研究需要规定,特别是对这种单纯长见识的考察,尤其需要明确规约。比如,不能到与考察目的无关的国外旅游风景名胜地、娱乐场所等地方去,考察归来要有翔实的考察成果报告,即使是观光见闻心得,也得有独到的见识,使公众知道你此行非虚,多有收获。

事实上,这种随便走走看看长见识只是一种低层次考察。正所谓“一具体就深入”,只有带着问题、带着课题、带着具体的任务,才可能有更加深刻的感悟、洞见,所树立的世界眼光也不是那种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式的肤浅印象,而是有深度、有厚度、有独特角度的眼力。这样的世界眼光,才是发展的中国最迫切需要的。

乔 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