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10版:新闻时评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突击花钱”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它就像一幅存在已久的图画,每到年底,就会被人们再加上一些缭乱的笔墨。年末的一个月中,各级政府在2008年花掉1.5万亿元,2009年花掉2万亿元。而今年,财政部门不得不在余下的近两个月中确定超过3.5万亿财政资金的去向。(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 突击,这完全是个军事术语,意谓军队进攻时集中兵力、火力对敌人进行急速而猛烈的打击。突击一词显示语言弹性,与花钱结构在一起,组成短语“突击花钱”,就是快花钱、猛花钱的意思。“突击花钱”只能是官府行为,而不可能风行在民间。因为斗升小民居家过日子,哪敢“突击花钱”,还过不过了?再说,即便不差钱,钱又不扎手,只要思维正常,没有失去理性,干吗要以突击的形式胡乱花出去? 政府部门为什么要在年底“突击花钱”?正规的说法是为了执行预算。因为“如今不仅有预算编制,还有预算执行。如果预算没有执行完,财政就要收回,必然会影响第二年的预算编制”。湖南省文化厅一位官员把话如是撂明。 钱这东西,在什么时候都是一种稀缺资源。说钱多,都是相对的,因为钱多时,花得也多。“突击花钱”,其潜在心理是,不花白不花,花了不白花。政府部门大多宁可花钱也不愿意省钱,这是因省有什么用处、对己有什么好处?花掉的钱可以转化为光鲜的GDP和显赫的政绩,而省下来的钱,除了上缴再没别的作用。因此,对于各政府部门而言,把本年度的钱在年底前突击花完,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一项“重要任务”。 当下,许多活生生的现实已大于虚构。“突击花钱”,说穿了,就是个笑话,比笑话还笑话。时至年底,广州网友“音乐虫子”突然发现,家门口被修路搞得“灰沙飞扬,路面坑坑洼洼”,可仔细看看,整个浩大的工程只不过是“把旧砖挖出来,又运了一些新砖回来铺上”。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都说败家子儿如何如何,看看过往的败家子儿,哪有这么败家的? 年初预算足,才促成年底突击花。也就是说一些部门原本就没有想省着花钱,已留好了“突击”的空间。“突击花钱”的逻辑实际就是“花光预算”的逻辑,这一逻辑里面又隐含着腐败的逻辑。一到岁末年终,宴请、庆功、表彰不断,吃喝、游玩、送礼成了“突击花钱”的重要领域;更何况,如此的“打点关系”,才能“跑部钱进”,明年拿到更多的财政支出预算,年底有更多的钱以备突击花销。这赫然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腐败循环系统。 一边是诸多的民生欠账,一边是“突击花钱”,这使得吝啬与大方的概念有了新解。不用上纲上线,不用唱高调,就是按良知来,按礼义廉耻来,能不能把钱“突击”花在失学儿童、贫困人口、孤寡老人身上?孩子老被撞死,其景惨不忍睹,能不能发下善心,把钱“突击”花在接送孩子的校车上?宁愿年底糟践了,也绝不给老百姓办点好事,这是怎样的价值悖谬? “突击花钱”是现实悲哀,再有钱,也不能这么花。因为“突击花钱”,它急速而猛烈地“突击”完公帑这种稀缺资源后,还会“突击”掉公权力的公信力,“突击”没了民众对公平公正及未来前景的期待。 今 语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