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时期党员干部素质构成及培养路径
情况不同?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基层党员干部如何通过工作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改善民生福利 建设幸福郑州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改善民生福利 建设幸福郑州

李德耀

郑州市第十次党代会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幸福郑州建设中指出:“民生关乎民心民力。”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为民谋利的决心。近年来,郑州市统计局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不断改革统计方法制度,致力于民生福利统计的评价与监测,逐步创新并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民生福利评价监测体系。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跟郑州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步伐,加强民生福利统计监测

随着郑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打造和谐郑州的目标越来越清晰,中共郑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更是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将“以郑州都市区建设为载体,以富民强市和建设幸福郑州为中心任务”。

从2008年开始,郑州市统计局便对如何反映民生,从统计方法制度的角度进行探索,并逐步形成了《民生福利评价监测指标体系》,并逐步开展了民生福利评价工作。旨在采用量化标准,对郑州市和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程度进行评价对比,为各级领导在宏观决策和工作实践中加强民生福利建设提供客观的指标尺度,也为检验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力度和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标准。

二、以统计服务为目标,结合郑州实际,创新统计评价监测体系

《郑州市民生福利评价监测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主要目的在于:用民生净福利指数综合反映居民的生活福利状况。从民生福利的基本内涵出发,对民生福利在经济学上作广义的理解,全面准确地反映改善民生的内涵,根据现实需要进行科学设计。

《指标体系》既反映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反映郑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包括人口构成的特殊性以及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状况。《指标体系》涉及收入分配与生活质量、安全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国民教育水平、公共服务水平、财政公共投入六大方面,选取37项指标,分别从全市、县(市)、区两个层次进行评价,用民生福利指数综合反映居民的生活福利状况。

(一)收入分配与生活质量。旨在考量我市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否有效地转化为全体市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现社会经济发展同时,是否增加居民收入。走共同富裕之路,避免两极分化。

(二)安全水平。旨在考量全市的食品、药品、饮水、空气、交通、人身等方面的安全水平,保障居民衣、食、住、行绿色健康。

(三)社会保障水平。旨在考量我市就业、保险、福利、救助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水平,保护弱势群体。

(四)国民教育水平。主要从人的受教育程度及公平性体现出人的全面发展状况,以及全体民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五)公共服务水平。旨在从医疗、公共交通、居住环境、用水用气以及馆藏图书等方面反映我市的公共服务水平,提倡健康绿色居住环境,在提高公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六)财政公共投入。主要从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反映全市民生福利状况,体现发展改革成果是否最大限度地惠及民生。

主要指标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超标率、达到I级、Ⅱ级空气质量天数、交通事故死亡率、城镇登记失业率、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覆盖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燃气普及率、人均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教科文卫体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民生福利财政支出增长率等。

三、“十一五”时期郑州市民生福利发展特点

“十一五”时期,郑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民生福利总指数2010年比2006年增长55.1%,表明政府在改善民生,体现执政为民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一)收入分配与生活质量。“十一五”期间,我市收入分配在合理区间运行,政府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反映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发展良好。但受金融危机及物价上涨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增速放缓。2010年该领域指数比2006年增长5.9%。

(二)居民生活安全水平较高。“十一五”期间,我市不断规范食品、药品安全监测工作,食品、药品检测不合格率逐年下降。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污染物减排推动了全市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2010年该领域指数比2006年增长82.4%。

(三)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其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保障能力增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比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逐年上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从无到有,基本实现全覆盖。2010年该领域指数比2006年增长110%。

(四)国民受教育机会增多,受教育意识增强。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人们受教育意识增强。2010年该领域指数比2006年增长38.2%。

(五)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十一五”期间,政府在稳步推进医疗制度改革,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创建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2010年该领域指数比2006年增长22.4%。

(六)财政公共投入水平增加。“十一五”期间,政府克服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力保民生,民生福利财政投入大幅度增长。2010年该领域指数比2006年增长119%。

(作者系郑州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