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8
2
序跋
雪中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序跋

丹江,发源于秦岭深处,逶迤蜿蜒一路东南,流经河南淅川县9个乡镇,在香花镇西南进入湖北丹江口,汇入汉江。丹江全长384公里,号称800里丹江。

李福根

丹江北上万古流

丹江水清丽纯净,澄澈见底。她择秀而行,遇奇而穿,800公里丹江两岸展现出800里画廊。淅川境内的沿江两岸,三尖山、四峰山、玉皇顶、岵山,座座都有美丽的传说,峰峰巍峨争奇斗艳。“河身如带势还弯,一线中流两岸山”,正是对丹江姿容的真实写照。

丹江古称粉青江,尧帝之子丹朱死后葬于江岸,遂改名丹江。古代便成为黄金水道。她清纯飘逸的仙骨仙姿,孕育出两岸大片文明,创造出神奇的古老辉煌。仰韶、龙山直至商周汉文化遗址多达23处。从春秋至秦、汉以后各个朝代,都在这里设县安民。

丹江口恰似一个驿站,丹江、汉江两条姊妹河在这里交汇,丹江这条汉江最大的支流,激情飞扬地投入姐姐的怀抱。从远古走来的两条河太累了,她们注定要在丹江口歇歇脚,喘喘气。1958年8月,重峦叠嶂的丹江口,传出修筑水库大坝的隆隆开山炮声。

水库蓄水,移民动迁。从1959年开始移民到1978年结束,淅川县外迁、内安的20.2万移民,经历了“搬迁——返还——搬迁”周而复始的迁徙,历时20年之久。

2002年12月,国务院宣布兴建南水北调式程。作为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大坝加高至176.6米,淅川县又有16.2万农村移民搬迁到河南境内的25个县、市、区。从2008年试点移民到一批、二批大规模集中搬迁,2011年8月25日,随着最后一个村的移民搬离库区,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农村移民集中搬迁基本完成。

水库移民,号称“天下第一难”。我采访过小浪底移民,了解移民的苦,知道移民干部的难,20万难民,河南、山西两省安置,前后耗时11年。短短两年时间,丹江口库区能搬迁安置数量如此之多的移民吗?有位朋友介绍我到那里去看看。在唐河移民安置一线,随处皆是“一切为了移民,为了移民一切”的动人情景,安置工作扎实有序的步步推进。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年调水量95亿立方米,这水是供人生活用的。河南受水37.69亿立方米,占三分之一强。据专家测算:一个城市人口年平均生活用水36立方米,这一受水量每年可供1300万人饮用。南水北调流经河南沿线的城市中,省会郑州年用水量占河南受水总量的近四分之一。丹江口水库的水为国家Ⅱ类水质标准,不用净化也可直接饮用。北京一个代表团来丹江口水库考察水质,站在船的甲板上,当地一位领导干部用矿泉水瓶弯腰灌满一瓶水。“尝尝,丹江水是纯净的。”说着,他已把半瓶水喝下,丹江水流进烟波浩渺的水库,为确保2014年调水北上,近三年,南阳连年整治污源,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高达5亿多元。远水解近渴,南水一路北上,郑州、石家庄、北京、天津数千万人将饮用上干净的丹江水,这份享受,令人欣喜!

南水北调,关键在移民。于是,我强烈地萌生了采访南水北调南阳移民的念头。在移民家里,在迁安现场,在新村工地,带给我太多的怅然与感动——

搬迁前夕,移民们纷纷拿着烧纸挟着鞭炮来到祖坟,长呼短吁的烧纸放炮,面对祖坟长跪不起,有的人忍不住放声痛哭。这些坟,即将沉入水下黑暗的世界。

灌一瓶丹江水,掬一包故乡土,带一棵房前树,能带走对故乡的全部思念吗?我一次次看过移民搬迁装车的情景,粮食、几件旧家具占据车的核心部位,农具自然装上车,黑糊糊的下房料要装上车,连一把少皮缺毛的扫帚也要装上车。车上装的何止是看得见的东西呢?分明装着他们昔日的日子。

收获这份感动、这份精彩,河南省政府移民办多次细心地安排采访行程,介绍全省移民工作情况,提供大量文献资料。特别是省水利厅厅长,省南水北调办、省政府移民办主任王树山同志百忙之中亲自审阅稿件,并为本书作序,同时为该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初稿脱手后,省政府移民办的同志又挤出时间细心阅读,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在长时间的采访中,南阳市各级移民机构、有关领导、相关移民迁安乡镇的同志都给予了积极配合。在此,向为本书的写作提供帮助、支持、配合的领导和相关单位表示真诚的感谢。

此为《天子行动》后记

序跋

选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