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8
2
序跋
雪中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函谷遗韵

杨文毅

函谷关位于河南西部的豫晋陕交界之处,北临黄河,南依崤山,是古时洛阳通往长安的重要通道关口,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最早成关于周朝,从时间上看,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关。春秋时期,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秦国位居关中以西的渭河平原,依靠其天然屏障函谷关,虽偏居一隅,但绝不甘心人后,改革变法,富国强兵,一枝独秀,最终吞并诸雄,一统江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帝国。

置身关口,站立高台,放眼抒怀,思今追昔,感慨万千,函谷关闻名遐迩,不仅仅因其是军事要地,更重要的是其人文背景。“紫气东来”这句成语的出处即诞生于此,说的是东周的宫廷守藏史(相当于现今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因不满王室衰败,民生凋敝,诸侯纷争,无心再做学问,遂弃官而走,云游四方,浪迹江湖,西行至函谷关(当时东都洛阳,故从东来)被关守挽留在此居住半年,并潜心著书立说,写下了为后世广为传颂的《道德经》。据传关守殷喜善观风水,明察天象,早上起来向东望去,但见一团紫气升腾,云蒸霞蔚,煞是壮观,遂认定必有大智大德之人路经此关。果然,老子骑乘青牛,带一书童,飘然而至,鹤发童颜,道骨仙风,绝非一般凡人,乃盛情相邀,执意挽留。老子亦在此小驻并著书立说,成就了为万世所崇戴的不朽名篇《道德经》。史书记载老子著完《道德经》后离开此地,不知所终,给人以无限的猜想。他的结局如何,到底去了哪里,众说不一,比较多得说法是老子到了栾川的老君山,隐居于此,闲云野鹤,终老林泉。这就是函谷关厚重的人文背景,并因老子而更加名声显赫。

有趣的是,金戈铁马的军事关口函谷关,既有过往历史上诸多的著名战役,又有潇洒飘逸的脱俗超凡之高士老子的故事,军事人文相互叠加,金戈铁马,浑厚壮阔之外,又有典雅幽静,深邃古今,宁静致远,上善若水的道家文化积淀,使得此关较之其他关隘如四川剑关门,山西雁门关、娘子关等更显增色,即便是辽东的山海关恐其风头名声也略逊于它。历史上凡由函谷关西进关中者,无不屡尝败绩,陈尸关前,血流成河,止步于此。只有项羽入关攻秦的成功战例(仅此一例)。战争史上函谷关的最后一战是1944年日寇妄图西进略取西安,遭国军胡宗南部的殊死抵抗,横尸遍野,无功而返,足见其雄关漫道,铁马秋风的雄险。

幽思怀古,壮怀慷慨,让人追思那远去的历史脚步和战鼓轰响,战马嘶鸣,战旗猎猎,枪炮大作的铁血沙场,更让人缅怀先贤圣哲的“无为”情怀。中国文化的许多精髓都能在老子那里找寻到根脉,《道德经》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发行量仅次于《圣经》,被誉为东方文化的“圣经”,虽仅仅只有5000余字,但其博大精深的内涵,足够后人穷尽一生去研究。游览之际,天降瑞雪,大地白茫茫一片,无言飘落的雪花仿佛在诉说着什么,给人以无限的遐想,雪落黄河静无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