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郑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卧佛寺塔
华阳故城
唐户遗址
国家文物局拨资金建设
郑韩故城城墙遗址公园
新郑市“炎黄读书节”
征文比赛结果揭晓
产业集聚构筑发展高地
元代理学家许衡
用图片记录历史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元代理学家许衡

故里名人

许衡(1209-1282年),字仲平,号鲁斋,祖籍河内(今河南沁阳)人。1208年,其父许通和母李氏避金兵之乱逃居河南新郑城西辛店镇许岗村,第二年9月29日许衡生于许岗村。

许衡幼年聪明勤学,7岁入学,所提问题使老师惊讶,甚至不能作答。他喜欢《中庸》、《大学》,白天诵读,夜里深思,身体力行,为时人所敬重。1232年,蒙古兵渡黄河南犯,许衡逃难到山东徂徕山,开始研究《易经》。不久又辗转到河北大名,设馆教书。在途经河阳时,逃难之人纷纷摘路旁之梨解渴,独许衡不摘。路人说:“兵荒马乱,梨树无主!”许衡说:“梨无主,我心有主!”1241年,许衡到百泉“太极书院”研究《伊川易传》、《晦庵论孟集注》、《大学章句》等,结识名士姚枢、窦默、赵复;以后,在“太极书院”,对经传、子史、礼乐、名物、星历、兵刑、食货、水利之类,无所不究,无所不讲。

1254年,忽必烈出主秦中,召许衡为京兆(西安市)提学。许衡入秦后,令州县皆设学校,大兴理学,提出:“民生八岁,上至王公之子,下至庶人子弟,都必须入小学读书,到十五岁……都应入大学,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于是,秦地学风转盛。1260年,忽必烈即位,为元世祖,召许衡入京为太子太保,授国子祭酒。1265年,许衡升中书左丞、中书省议事。次年,世祖命许衡辅导宰相安童。许衡感恩世祖诚意,上奏《时务五事》,提出:“北方人入主中原者,必行汉法乃可久长”、“治理天下,先要使民安定”的建议,对元初的政权巩固、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1269年,世祖又命许衡与太常卿徐世隆共定朝仪。二人根据当朝实际,考证历代典籍,制定出《皇帝即位》、《元正》、《天寿节》、《诸王》、《外国朝贺》、《册立皇后》等24种朝仪。当年,又与太保刘秉忠、左丞张文谦一起制定新官制,对省部、院台、郡县、后妃、诸藩、百司之间的联属统制,绘成设置图,制成新官制。

1271年,世祖开办太学,命许衡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为蒙古贵族子弟授课,提高和培养国家人才。后来他的学生多成为栋梁之材。1276年,世祖命许衡领太史院事,与王恂、郭守敬共同研制新历。许衡与郭守敬研制出精密度较高的仪象圭表十二种,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7所观测台,经数年观测,推算出天体原形的度数。到1280年,编纂成新历书,名为《授时历》。《授时历》以全年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个节气,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以365.2425日为一年,以29.530593日为一月。这与现今世界通用的格里历的所用值相同,是我国历法史上又一次重大改革。

《授时历》成,许衡由于思虑过度,身心憔悴,第二年3月2日卒,寿73岁,葬于祖籍。1297年,元成宗诏赠许衡为司徒,封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谥文正。1304年,他的门人郑冲霄为新郑尹,在县城南街建祠立碑纪念许衡。

本报记者 边艳 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